Mastodon作为「开放性社交网路」代表性平台之一,曾经是推特用户的「移民」首选,为什么?
Meta陷入信任危机! Mastodon映入大众眼帘?
Meta近期陷入非法垄断以及国安争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指控Meta透过收购社交平台Instagram和通讯软件WhatsApp,在社交媒体市场中非法垄断。
此外,前Facebook全球政策总监莎拉.温恩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爆料,Meta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价值18亿美元的业务,向中国政府提供中国AI发展的技术支援,以及Meta的用户数据,其中包含美国用户的个人资料。她认为此举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损害。
种种原因,都威胁到了用户对Meta旗下社交软件的信任。许多用户开始寻找下一个社群避风港,而标榜去中心化的Mastodon也开始在社群中被大肆讨论。
Mastodon是用户的避难所?
Mastodon由软件开发者欧根·罗奇科(Eugen Rochko)在2016年时推出,该平台自称为一个自由、开源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许多人也认为Mastodon可做为Twitter的替代方案。
会称自己「开源」,是因为Mastodon的原始代码为开放的,开发者可以查寻和修复错误、添加新功能以及将界面翻译成不同语言。
特别的是,Mastodon由一系列不同伺服器所组成的联邦宇宙,用户可以选择一个伺服器注册帐号。某些伺服器可以立即注册成功,但某些伺服器需要审核或是邀请才能注册,每一个伺服器中也有自己的社群规定等。
联邦宇宙: 本质上为伺服器与伺服器所构成的社交网路宇宙,每个伺服器皆为独立运作,但能够与联邦宇宙中使用相同通讯协议的其他伺服器交谈,例如共享贴文、讯息、用户资讯等。
Mastodon的伺服器,大多数都有自己专注的议题或主题,例如音乐、新闻、社会运动等。若你是一位开发者,也可以透过Mastodon的开放的原始码,建立一个自己的伺服器并且订立规则。
Mastodon为由一系列不同伺服器所组成的联邦宇宙,用户可以选择一个伺服器注册帐号。
由于Mastodon是个联邦宇宙,因此不论用户在哪个伺服器注册,也都能够追踪其他伺服器的使用者。
ActivityPub通讯协定: 由全球资讯网协会(W3C)所订立的协议标准,主要功能是让不同伺服器可以和彼此交流,以及用户可以在各伺服器之间带着自己的数据穿梭,这些数据包含他们所追踪的人或粉丝名单等等。
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使用「汇入及汇出」选项,将文章、追踪者等档案,透过支援ActivityPub通讯协议的格式储存、下载。未来在移转到其他Mastodon伺服器时,方便将资料随时携带。
虽然Mastodon的使用介面看起来跟Twitter很像,不过该平台的使用者体验比较接近Discord,也就是用户在不同的伺服器之间交流与互动。不过,Mastodon并没有开放内容审核、保留和删除贴文的规则,给用户或伺服器建立者。
Mastodon目前规模有多大?
2022年10月之前,Mastodon约有50万名活跃用户,2022年11月则一度达到约200万用户,而这些迁移潮皆受到马斯克Twitter裁员、改变蓝勾勾机制等政策影响。
不过,2023年开始,Mastodon的热度减退,用户在一月第一周,就减少了30%的用户量。有专家分析,这一切是因为Mastodon使用上太过复杂,不像Twitter介面简单,造成用户使用不习惯。
另外,要在Mastodon寻找以前Twitter的追踪名单不容易,由于伺服器无法互通,人们需要回到Twitter查看这些用户是否发文分享自己的Mastodon用户帐号,才能获得相关资讯,非常麻烦。
然而,2023年7月3号,在马斯克针对使用者每天可阅读的Twitter贴文数量实施临时限制后,Mastodon的活耀用户在一天内增加了11万人。可证明每次Twitter一出事,Mastodon就会成为用户避难出走的方向。
以最新数据来看,2025年3月的活耀月户约为97万。未来该平台的使用人数,将很有可能受到Meta的审判结果影响。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1653.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