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GLONK币四个版本:悄然掀起的迷因币平台大乱斗

近日,一款名为GLONK 的迷因币在X 社群掀起热议,意外点燃了迷因币发行平台pump.fun 与bonk.fun 两大平台之间的「平台对平台」(PVP)战争。

从纯迷因升华为部落冲突

据X 平台上的讨论,这个名为「Glonk」的迷因出自英国喜剧演员兼作家Ricky Gervais 的《Flanimals》系列书籍。书中创造了一个名为「Glonk」的绿色爬行动物角色,该角色被描述为「什么也不做然后死去」,反映了「躺平」或「虚无主义」的情绪。

这一迷因迅速被两名用户捕捉,分别在pump.fun和bonk.fun平台上推出了名为GLONK的迷因币。据称,pump.fun 版本比bonk.fun 早三分钟上线,但bonk.fun 的GLONK 表现则相对突出。

创办人参战,平台竞争升温

pump.fun宣称其GLONK为「原版」,因三个月前已部署过同名代币。然而,bonk.fun 版本的成功引发了pump.fun 的不满。创办人Alon在X上发文「send the OG」,号召支持pump.fun的「原版」GLONK,后续又发布一系列推文,暗示pump.fun 才是OG,而OG 终将胜利。

但bonk.fun 被视为「弱势挑战者」(underdog),获得不少社群支持。且bonk.fun 创办人也在社群平台上呛声:

「如果一枚代币在BONK 上市值300 万,而在Pump 上只有17 万,却有人发文说「把OG 那个(旧的)炒起来」,我觉得这蛮没水准的。大家其实已经选好他们支持的版本,并且把其中一个的价格一路出价拉到300 万,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

一个IP,四个CA

事实上,除了pump.fun 与bonk.fun 以外,Boop.fun 与Believe 两个迷因币发行平台也同样有各自版本的GLONK。 GLONK的双重发行不仅反映了迷因币市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也暴露了平台间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迷因币市场持续扩张,类似冲突可能愈发频繁。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211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