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eron耐能推全球首个AI结合区块链共享平台KNEO!


终端人工智能(Edge AI)解决方案耐能智能(Kneron)昨(20)日举办开发者大会,宣布推出全球首个AI 结合区块链共享平台KNEO,未来KNEO 将以App Store 的形式对全民开放,使用者可自行开发AI 应用并上传至该平台,或下载其他人的AI 应用后再进行改良,做成个人喜欢的AI 形式,不局限在大厂的AI 标准之下,真正实践AI everywhere 的愿景。Kneron 创办人暨执行长刘峻诚表示:

目前大部分的AI 都集中于云端上,当像是Facebook 甚至是Google 等科技巨头掌控更多的个资及数据时,我们其实正在孕育的是一头凶猛的科技巨兽,它不仅会侵入你我的隐私,更中心化地控制你我的选择。KNEO 平台旨在将AI 科技平民化、人性化,完全走入你我的生活中,并透过区块链将数据掌控权归还给个人,让每个人可将其转化为资产,透过授权从中获利。

与一般AI 晶片只做单一功能垂直的应用不同,Kneron 的晶片设计架构是一组「乐高积木」,其中一产品「Kneo Stem」AI USB,可以与不同的Sensor 及应用结合,将乐高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只要把KNEO Stem 插入小型单板计算机Raspberry Pi 的USB 端口,这简单的计算机即具有AI 功能,如执行物像侦测、人数统计、办别年龄、性别,和透过摄录机传感器输入的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再以KL520 为例,除了本身是智能装置之外,还可以数片叠加,也可加装在旧型晶片上增加算力,直接与其他设备互相沟通,透过晶片建立自己的子网路,提高隐私性及独立性。

边缘运算结合区块链,KNEO 让消费者重夺行为自主权

综观目前世界上的AI 应用,大多采技术至上的原则建构,而不是以使用者为导向,加上物联网装置连上云端后,反倒引发使用者隐私、安全性、资料外泄以及设备制造商可及性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AI 技术多掌握在知名大厂中,消费者等于无偿提供自身的行为给这些科技大厂分析。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度发生,Kneron 致力降低「终端物联网产品」的技术门槛,让物联网装置无需连上云端,便可透过晶片自主学习,除了低资料外泄的可能性之外,KNEO 平台更结合边缘运算与区块链的技术,提供一个安全的网路,让消费者可以建立个人化的子网路,保障自己的隐私权,更能让消费者拿回自己的行为自主权。Kneron 创办人暨执行长刘峻诚向区块客说明:

AI 可辨别个人生活习惯,结合区块链的部分在于此数据应用及授权,换言之,区块链因不可篡改的特性,保存下来的AI 数据可因此转换成数位资产,进而有效的授权及运用在保险、智能工厂、医疗等特定产业。

耐能作为全球首创将AI 整合区块链底层晶片之代表性公司,为开发者提供AI 应用的交流平台,除了可共享开发结晶,更实践AI 普及的目标,打造人人都是AI 工程师的生态圈。会中也预告了耐能将推出新一代AI 晶片,而产品细节、场景应用以及合作厂商等将于八月底正式公布。

据介绍,KNEO 平台特色主要以边缘运算AI 构建而成,无需上云,可在线下进行AI 处理。除了作为开放AI 平台以外,还利用区块链技术保存个人使用行为记录,保存下来的AI 数据(例如购物习惯、驾驶行为、健康讯息等图像或影片),可转换为自行管理的数位资产,让消费者对自己的数位资产拥有控制权,可自行决定是否要出售予大型科技公司或科技企业买家。

而此次耐能合作伙伴之一的国际信任机器股份有限公司(ITM)更向区块客进一步解释:

我们主要是处理区块链扩容的部分,透过与区块链IC 整合技术,链上一个交易清算一百万笔交易,换言之,我们可以将耐能插件内的数据存证,打包上链,供后端做认证及查询。 

据介绍,耐能智能(Kneron)于2015 年创立于美国圣地牙哥,为终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提供软硬体整合的解决方案,包括终端装置专用的神经网路处理器以及各种影像辨识软体。Kneron 目前在圣地牙哥、台北、深圳、珠海已成立办公室,并拥有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

Kneron 于2017 年11 月完成A 轮融资,投资者包含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Alibaba Entrepreneurs Fund)、中华开发资本国际(CDIB)、奇景光电(Himax Technologies, Inc.)、高通(Qualcomm)、中科创达(Thundersoft)、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子基金Cloudatlas 以及创业邦。2018 年5 月与2020 年1 月,耐能分别完成由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领投的A1 轮与A2 轮融资。截至目前为止,Kneron 获得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7,300 万美元。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556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