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Bitlayer(BTR币)?BTR代币分配和功能用途详情

Bitlayer 是一种比特币Layer 2 协议,利用BitVM 范式将高级智能合约功能、可扩展性和EVM 相容性直接带入比特币区块链。该平台由Kevin He 和Charlie Hu 于2023 年10 月创立,总部位于新加坡,已从Polychain Capital、Franklin Templeton 和其他顶级创投公司筹资近3,000 万美元,以解决比特币的可程式化限制。

什么是Bitlayer (BTR)?

Bitlayer是比特币生态系的一项变革性创新,将比特币的安全性与现代去中心化应用所需的可扩展性与可程式化能力相结合。它是第一个为比特币设计的汇总解决方案,利用BitVM 技术提供图灵完备的可程式性和以太坊虚拟机(EVM) 相容性,同时仍遵循比特币的基本安全原则。

比特币网络受限于低交易吞吐量与仅具备基础的可程式化能力,使其难以支持更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s)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解决方案。现有的比特币Layer 2 解决方案通常会做出安全性权衡或引入新的信任假设。

核心创新:Bitlayer 透过BitVM 直接在比特币上实现智能合约和图灵完备可程式化来解决这些挑战,藉由批次和汇总交易提供可扩展性,并透过将状态结算锚定于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来维持比特币的安全性,同时具备广泛的互通性与EVM 相容性。

是谁建立了Bitlayer (BTR)?

Bitlayer 由Kevin He 和Charlie Hu 于2023 年10 月共同创立,总部则位于新加坡。两人都在区块链技术和创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Kevin He(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

● 资深区块链架构师与企业家

● 曾任火币全球站Web3 技术负责人,主导开发HECO 等公链技术,巅峰时期TVL 超过100 亿美元

● 毕业于北京大学

● 在Web3 领域推出多条EVM 链、ZK-rollups 和托管平台

Charlie Yechuan Hu(共同创办人):

● LucidBlue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和主要加密项目的生态系建构者

● 领导Polygon 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业务发展和生态系成长

● 协助Polkadot 中国社群的建设

● 参与Parity、Tezos 等项目的早期投资

● 丰富的产业经验,涵盖DeFi、NFT、GameFi 和互通性协议等

主要团队成员:

● 团队包括来自阿里巴巴(Alibaba)、火币(Huobi)、新火科技(New Huo Tech)等知名Web3 机构的技术专家

● 截至2025 年中期,该公司已发展成为约60 人的强大研发团队,并辅以行销和营运部门

有哪些创投公司支持Bitlayer(BTR)?

Bitlayer 已透过多轮融资筹集了近3,000 万美元,获得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领域的顶级创投公司和知名天使投资人的支持。

融资轮次:

● 种子轮(2024 年3 月):融资500 万美元,由Framework Ventures 和ABCDE Capital 领投

● A 轮(2024 年7 月):融资1,100 万美元,由富兰克林坦伯顿数位资产、ABCDE 资本联合领投,估值达3 亿美元

● 扩展A 轮融资(2024 年10 月):融资900 万美元,由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富兰克林坦伯顿联合领投

● 公开代币销售(ICO)(2025 年8 月):在CoinList 和其他平台上向6,300 多名经过验证的投资者筹集了400 万美元

主要创投支持者:

● Polychain Capital(延伸轮领投)

● 富兰克林坦伯顿投资(A 轮/延伸)

● Framework Ventures(种子轮领投)

● ABCDE Capital(种子/ A 轮领投)

● StarkWare(A 轮融资)

● OKX Ventures(A 轮)

● Alliance DAO(早期及A 轮融资)

● Selini Capital(延伸轮)

● Kenetic Capital(A 轮融资)

● GSR(A 轮)

知名天使投资人:

● Ryan Selkis(Messari 执行长)

● Dan McArdle(Messari 共同创办人)

● Dan Held(非对称资本)

● DOMO(BRC-20 创作者)

Bitlayer(BTR)如何运作

Bitlayer 是基于比特币构建的Layer 2 平台,致力于加快并降低交易成本,解锁智能合约,并将现代DeFi 应用程式引入比特币,同时确保比特币的安全性。

BitVM 范式

Bitlayer 是第一个大规模部署BitVM 框架的公司,使比特币在不改变其基本协议的情况下处理图灵完整的智能合约。 BitVM 采用欺诈证明与链下运算,使复杂应用能在比特币既有网络上安全运行,同时发挥其既有优势。

Layer 2 汇总架构

Bitlayer 使用和比特币挂钩的乐观汇总(Optimistic Rollup),批次处理许多「链下」交易并安全地结算,以实现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可让确认时间低至3 秒,费用低至0.1 美元。

BitVM 跨链桥

具有无需信任跨链功能的开创性比特币桥,让用户将BTC 转移到与EVM 相容的链(以太坊、Solana、Sui 等),存取更广泛的DeFi,并将资产安全地带回比特币。所有转移都依赖加密证明,避免托管或包装资产模型的风险。

EVM 相容性

支持以太坊的虚拟机和工具链,因此开发人员可轻松将DeFi、NFT 和游戏DApp 移植到Bitlayer 和比特币。 Bitlayer 为比特币带来先进的可程式化和开发人员可用性,这过去只有在以太坊或类似的链上才有可能实现。

DApp 中心与游戏化生态系

具有创新的空投、NFT 功能活动和小游戏,奖励用户的链上活动和学习,帮助新参与者完成日常任务以及积分奖励。

Bitlayer 代币(BTR)以及其经济学

BTR 代币是Bitlayer 生态系的治理和功能型代币,为比特币Layer 2 DeFi、质押和网络营运提供支持。

代币详情

● 代币名称:BTR

● 币种代码:BTR

● 总供应量:1,000,000,000(10 亿枚)BTR 代币

● 区块链部署:Bitlayer 主网(基于比特币安全性建构的原生链),以及以太坊、BNB 链和Solana 上的桥接版本

● 合约地址:

○ Ethereum:0x6C76dE483F1752Ac8473e2B4983A873991e70dA7

○ BNB 链:0xfed13d0c40790220fbde712987079eda1ed75c51

○ Bitlayer 主网:0x0e4cf4affdb72b39ea91fa726d291781cbd020bf

代币分配

资料来源- Cryptorank

● 生态系激励:40%(有具体解锁计画)

● 投资人:19.3%(6 个月锁定期,24 个月解锁释放)

● 团队:15%(24 个月锁定期,48 个月解锁释放)

● 公开分配:9%(TGE 时100% 解锁)

● 节点奖励:8.7%(独特减半机制)

● 金库:6%(TGE 时解锁75%,其余5 个月解锁释放)

● 流动性:2%(TGE 时100% 解锁)

代币功能性

● 质押与验证:BTR 由验证者质押,确保Bitlayer 的Optimistic Rollup 并启用智能合约

● 治理:代币持有者对网络提案、软体升级、资金运用和费用变更进行投票

● 奖励与激励:用户透过参与DeFi 活动、进行小游戏、完成任务和参与社群活动来赚取BTR

● 付款和费用:BTR 用在支付Bitlayer 上的交易和DApp 费用

● 跨链桥接:支持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支持区块链之间的原子交换、包装资产转移和流动性桥接

初始流通情况

约有26% 的代币在TGE 上释出,用于早期生态系活动和预售,其余代币则受结构化解锁计画的约束。

为何选择Bitlayer?

传统比特币在可扩展性和可程式化方面的限制,阻碍了复杂的DApp 开发。 Bitlayer 凭借突破性创新,解决这些挑战:

经验领导力:由Kevin He(前火币技术主管)和Charlie Hu(Polygon 生态系建构者)创立,结合深厚的区块链工程专业与成功的基础设施扩展经验。

强大的投资者认可:从Polychain Capital、Franklin Templeton、Framework Ventures 和ABCDE Capital 等顶级投资者筹集的近3,000 万美元,证明了机构信心。

技术创新:第一个使用BitVM 范式实现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比特币Layer 2,具有EVM 相容性,可轻松迁移现有的以太坊DApp。

策略伙伴关系:和Base、Arbitrum、Sui、Cardano、Solana 生态系伙伴(如Kamino Finance 和Orca)合作,并与包括Binance Wallet 在内的主要钱包整合。

活跃的生态系:已经上线运行,具备DApp 中心、跨链桥、DeFi 协议、NFT 市场,以及游戏化的用户体验,并已产生实际用户活动与收入。

比特币安全性:采用基于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共识的汇总架构、维持比特币传统的高度安全性,并避免引入新的信任假设。

该平台在不损害比特币去中心化和安全核心价值的情况下,成功扩展了比特币的功能,为基于比特币的DeFi、智能合约和跨链互通性开创新机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qtszb/3399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