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钱不是ICO的最终目的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去年底比特币价格暴涨,稍早红极一时的ICO 就比较没人讨论。最近比特币的价格相对稳定,于是社群的目光又重回ICO 议题上。大概是因为新发行的数货币价格涨幅比较大。

虽然讨论的风向似乎是跟着钱走,但是就我看来区块链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所以各种领域都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根据CoinMarketCap统计,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将近1,500种数字货币。而CBInsight的报告也总结出2017年有将近800个专案透过ICO [注]的方式募资。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经好奇,我们未来的支付型态会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搭车必须支付交通币,想喝咖啡就得拥有咖啡币,而买电影票得用电影币?

今天的文章中,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每种数货币,都强调自己的一种独特用途。却不像人民币那样,可以在一个国家内到处使用。另外,这些企业发行数货币的诱因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使用其他既有的数货币呢?

首先,我先从ICO 发行的是货币(coin)还是代币(token)开始说起。

货币和代币

我们可以很简单的把区块链、以太坊和分散式应用(DApp)之间的关系,对应到手机作业系统、Android 和手机应用程式。因为手机作业系统也有Android、iOS 等好多家,而区块链也有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Ripple 等好多家。

手机作业系统与区块链系统的对应关系

企业基于以太坊开发分散式应用,就像LINE 在Android 系统开发手机app 一样。如果你已经看懂以太坊和分散式应用之间的从属关系,那要来解释货币(coin)和代币(token)在层次上的差别,就容易得多了。

举例而言,LINE 自己发行的LINE Points 就是「代币」,因为LINE Points 只在LINE 有用,其他Android 手机app 都不能使用。而Android 如果发行自己的Android 币就是「货币」,例如使用者Android 手机下载每个app 的时候,都得支付Android 币。

同样道理,以太坊上的DApp 也可以像LINE 一样发行自己的「代币」,而以太币就是类似Android 币的「货币」。不是每一个DApp 都需要发行代币,就像手机App 不一定会发行代币,例如脸书目前就不需要代币。

但不同的是,使用者在操作DApp 的时候,都会需要用到以太坊的运算资源,所以就必须支付以太币这种「货币」,驱动以太坊执行智慧合约。然而手机App 的执行,是仰赖App 开发者的伺服器和手机本身的硬体。不过使用者当初购买手机的售价,就已经包含付给Android 的授权费用。所以在Android 系统上使用脸书,也就不需要支付Android 币的机制。

简单来说,在区块链上使用的是货币,而在DApps 上使用的是代币。ICO 可能发行货币,也可能发行代币。

我们上周讨论的KODAKOne平台没有说他是自己建立区块链,还是只是建立在其他区块链上的分散式应用。所以在白皮书出炉之前,没办法判断柯达币(KODAKCoin)是货币还是代币。接下来的内容,我会用数货币(cryptocurrency)来统称ICO所发行的货币与代币。

在理解ICO 可能发行货币也可能发行代币之后,就可以回头来看为什么ICO 都特别强调数货币的单一用途。

为什么数字货币只强调单一用途?

这是一个困难的题目,但答案却非常简单。

并不是数货币都只能做单一用途。而是在数货币刚发行的时候,发行者必须说服购买者为什么应该拥有这个数货币。因此,发行者会从自己可以掌握的用途开始宣传数货币的优势。

把上面这一段简化为问句就是:拥有这个新的数货币之后,能做到哪些以前做不到的事吗?

举例来说,比特币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透过银行的线上转帐服务。虽然比特币社群一直都只有一群开发者,而没有人负责宣传,但是金融危机为比特币创造了崛起的机会。

越来越多人认同这个世界需要比特币这样绕过银行的转帐服务。但是,只有持有比特币的人才能使用这种特殊的转帐服务,所以比特币的需求越来越大。比特币也就会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可以拿来消费的数货币。例如你可以拿比特币直接买家电、买蛋糕,或参与ICO投资再换成其他数货币。

货币先天没有地域性的限制,在全球各地都通用,不过却受到应用场景的限制,例如珍奶币不能拿来换电影票。这个情况和人民币、美金完全相反,法币通常是受到地域限制,但是中国的每家商店、摊贩都收人民币 。

这是因为法币有法律的规范或保障。但是柯达公司发行柯达币的时候,对于使用者并没有约束性。因此柯达公司必须提出明确的应用场景或诱因,来说服购买者为什么应该持有柯达币,而不是持有以太币或人民币。

这就是为什么每种数货币在ICO 之前,必须要有一份完整白皮书。如果数货币未来能兑换的服务,现在已经可以用其他的货币买到,那这种数货币的功能性就比较弱。而投资者如果看不懂白皮书,就无法判断数货币所代表的市场需求大小,进而无法判断数货币涨跌。

不过数货币的涨跌跟功能性也不完全有关,还有其他因素例如行销炒作,但那就不是区块势的讨论范畴了。这一段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何衡量ICO,接下来我换个角度切入,讨论发起ICO对发行者有什么好处。

发行数字货币的诱因

ICO的主要目的是募资。我在区块链懒人包里面写过,ICO是由有想法但是缺钱的人发起募资专案。发行者用自己创造的数货币,向市场换取法币或强势的数货币,例如比特币、以太币。

但是用ICO 发行数货币来募资,和用IPO 发行股票非常不同。

股票卖的是公司的所有权。假如我拥有苹果公司1% 的股票,我就可以分得苹果利润的1%。因此,苹果股票涨价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当下或未来的赚钱能力提升了。

货币卖的是使用权。假如我拥有全世界1% 的比特币,等同于「无需银行转帐服务」的1% 使用权在我手上。没有比特币的人,就没有办法使用比特币区块链提供的服务。因此,数货币涨价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上有越多人想要争抢使用权,但是资源有限。因此虽然最终发行者都拿到钱,而ICO 投资者分别拿到股票和数货币,而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

另外,ICO 相对于其他募资方式对企业的好处是没有监管机构,因此可以直接略过严谨的审核流程,直接拿到钱。或是你可能也听过用「VC 才刚穿好大衣,ICO 募资就已经结束了」,来比喻ICO 募资的效率远胜其他方式的说法。

提升募资效率对企业固然是很大的诱因,但是目前ICO缺乏保障投资者权益、追踪专案是否落实的机制。因此,有心人士也就看准投资者多数不懂技术,在发起的ICO募到钱之后,就快速变现离场。

除此之外,目前多数的ICO 都有个致命的缺点。

ICO 待解决的难题

我认为ICO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发行的货币价格不稳定,而涨跌幅过大的货币不适合拿来交易。

货币的基本特性必须是稳定的,如果大家都知道明天比特币会大涨一倍,今天就不会有人拿比特币出来花。反之如果知道明天比特币会大跌,今天可能满地都是别人不要的比特币。简单来说,货币的价值必须稳定,大家才会愿意拿来交易。

造成数货币价格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数的ICO 发行机制都是采取供给量固定的模式。这就像以前央行会根据国家黄金的储备量,决定发行多少货币是一样。黄金有限的前提下,央行能发行的货币就有限。

但是以黄金储备来决定货币发行量的最大问题,在于央行几乎没有能力稳定货币的价格。央行现在扮演的其中一个角色很像是车子的避震器,他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货币发行量,才能稳定人民币的价格。而如果ICO 都采取类似黄金或比特币这样固定发行量的发行机制,就必然会造成数货币价格不稳定的结果,但价格不稳定的货币是很少人愿意用的。

简单来说,ICO 待解决的难题是同时要让数货币的价格稳定,否则就不适合当成货币。但同时又不能像现在这样人为介入干预,否则就失去区块链的本意。听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央行」,但是这个词本身就充满矛盾。

希望你读到这别觉得太气馁,这个问题已经有人试着提出解法。例如Dai是透过去中心化自治机构(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来调控Dai的价格,号称是一套比美金价格更稳定的数货币。或是这篇论文也提出调整挖矿奖励的方式,来稳定货币价格。

我需要一点时间消化这些资讯。读完之后,我会用人话告诉你他们都是用哪些方法,来同时兼顾数货币价格稳定以及非人为干预。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ico/1706.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