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是怎么样的

区块链blockchain的鼻祖Bitcoin,白皮书里面其实只提及过block、chain和chain of blocks概念,中本聪从没有在抽离Bitcoin的语境下定义区块链,那都是后人的演绎。

不可窜改和去中心化属两个维度

比特币区块链的两大特点在于「不可窜改」和「去中心化」,不过,这也只不过是我,和我认为是正宗区块链倡议者的理念而已,正正因为没有中心,参与者也都在各自表述,争夺话语权。上期谈到重新演绎区块链的是威权政府,不过公道点说,那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组织、公司以致个人,基于各种原因,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区块链。这些实践几乎都有一个共通点,保留和强调「不可窜改」的特性,弱化甚至除掉「去中心化」的部分。

从字面看,区块链确实可以单单理解为计算机工程学的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像其他结构如连结串列(linked list)、二元树(binary tree)等。事实上,我接触过最认真最全面的Bitcoin介绍材料,普林斯顿大学在Coursera的线上课程  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也是先把blockchain解释为数据结构,后来再解释Bitcoin如何达致分布式共识(distributed consensus) ,让任何人均可在没有中央授权的前提下成为节点,依然能够对结果取得共识。「不可窜改」和「去中心化」本身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各自可独立存在,只是因为「chain of blocks」的概念源于Bitcoin白皮书,而论文同时提出牵一发动全身的数据结构和分布式共识的解决方案,所以Bitcoin以及如以太坊这些元祖区块链,都会同时强调这两项特性。

不可窜改和去中心化分道扬镳

但随着Bitcoin 十周年,新一代的区块链不再一样。不可窜改的特性还是有— 否则跟传统数据库没有区别,除了比较慢— 但中央集权的程度就不一而足,部分即使有很多节点认证交易,但指定节点的权力来源集中,很难不让港人想起特首的1200人选举委员会。当下各国政府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服务,比较精准的理解是,数据结构从技术层面背书数据没被窜改,提供了一层可信度;而原始数据的真确性,则是由技术以外的因素来背书,比如说,数据来源是某地政府,所以数据(不)可信。

如果以上说得太抽象,可以考虑以下虚构但典型的例子。某国政府搭建了「食安链」,同时立法规定超市出售食品附带二维码,市民只要一扫,就能快速查到食物来源甚至种植、饲养方法,保障食品安全。这是非常适合区块链发挥长处的使用场景,Walmart和IBM也确实在进行相关计画,初步证明非常有效,让查询食物来源的过程从6天多变成2.2秒。但千万别忘了,提供、录入原始数据的流程还涉及人为因素,数据是否如实录入,视乎流程管理和廉洁程度,「食安链」记录说蒙牛的奶不含三聚氰胺,信不信由你。总之,一个区块链数据库的可信度,无论如何不会超越这个库的经营方本身的可信度。

去中心化的程度是个光谱

值得留意的是,一条区块链去中心化与否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像个光谱,从最极端实践去中心的Bitcoin,到即将出现的另一个极端,由一国政府完全操控的区块链。如果我们把Bitcoin 的设计类比为直接民主,则也有区块链采取类似代议政制决策,降低个人参与成本,提升效率。这些往后有机会再谈。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qkl/2936.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