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区块链如何再转型?


本导文章讨论组织使用数字科技进行转型的关键因素、区块链技术的推动进程、以及应用案例与治理问题。台湾不少公、民营组织针对区块链这股新兴科技进行实验性的应用,甚至有不少新创公司以区块链技术、平台、产品、服务,提供全球企业创新解决方案。但是目前所得到的成果,特别是在商业效益上,十分有限。本导读将帮助您重新审视区块链的特性与定位,探讨这个热门科技的转型方向,以协助组织掌握新的业务契机。

自区块链技术问世十几年来,「区块链信仰论vs区块链无用论」一直随着彼特币币值起伏而备受关注。2019年脸书宣布将推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加密货币;同年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这个一直被关注,但又神秘且具争议性的技术,重新回到商业讨论的热区。

《哈佛商业评论》一文,以杜拜财政部推出的区块链支付系统为例,说明此一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和透明的公共服务治理流程,弹性灵活地实现即时支付、对帐和结算,减少许多工作天数,大大提升生产力。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在2019年持续对区块链的强化应用布局。

洞悉区块链的限制

然而,目前企业的投资或政府实验性的应用仍无法证明这项新科技的实际经济效益。《哈佛商业评论》一文指出,区块链原来是一种点对点网络,用于加密货币比特币的双向支付交易, 但它具有潜力可发展成为所有互联网交易的纪录系统,例如自动执行的智慧型合约,能够在货物一送达时,就自动启动支付,付款给供应商。

但是, 区块链这项新兴科技与实用情境间仍存着巨大的鸿沟。《哈佛商业评论》一文举例电商或零售业使用区块链资讯溯源技术改善农产品的追踪作业,并避免销售仿冒的牛奶、红酒、蜂蜜等产品。但此案例背后隐藏了三个待讨论的关键问题:成本效益、资料确信的迷思,及去中心化的吊诡。

一、成本效益:众所皆知,发展及建置区块链科技的成本不低,无论是人工或自动收集食品生产过程的资讯(如栽种、饲养、防疫、制造、加工等),并读取资讯传上链的步骤,都需要装置为数不少的传感器、或建立人工输入源。然而食品业及零售业的商品销售单价低,虽然区块链可以保证产品源、成分及确切的生产日期等,让产品的附加价值更高,但所增加的购买量带来的利润,却可能不敷新科技建置的成本。

二、资料确信的迷思:区块链采用密码学技术保护链上的资料不被窜改、不可否认,但也产生了区块链应用的重大盲点:链上确信的资料如果在上链时就发生错误了呢?例如,输入资料的食品供应商可能为了让商品符合期望,直接输入错误但符合规定的数值,或是以其它产品替代,也就是直接从资料源伪冒资料。区块链技术只能保护资料在链上传送的电子流程中不被窜改,但却无法解决从源头开始资料就是错误或伪冒的问题;因此,必须以人为或其他检查机制介入。虽然这不是区块链技术本身所造成的问题,但却是以「食品安全及溯源」为号召的应用,很难逃避的责任。

三、去中心化的吊诡:区块链机制是由演算法与「多数节点们」保证资料不被有心人士窜改,进而创造非中心化的信任关系。但是愈来愈多的特定商业应用开始使用「私有链」、或「多中心化」的架构,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程式与演算法可以公开接受检验的「公有链去中心化」机制的特殊「中心化机制」,使原本以不需要中间机构为特色的区块链技术受到很大的挑战。另外,不论何种型态的区块链,都是人或某些机构所撰写的程式及其网络运算单元所组成的「虚拟中心组织」,这些虚拟中心经常比倡议要被去中心的交易所、银行等传统中间机构的透明性与公信力更受到质疑。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比尼(Nouriel Roubini),即以此为质疑焦点,提出区块链骗局理论。

《哈佛商业评论》一文提到企业在规划数字转型时,不能只追求科技,必须同时考虑四个关键因素: 提升顾客价值主张、留意利润公式、掌握关键资源及关键流程,上述以食品溯源为例的应用,在利润公式、关键流程上都可能出现待克服的问题。

区块链的SWOT分析

区块链常被讨论的特性与优势,例如去中心化等,在商业应用时不一定是助力,《哈佛商业评论》一文提到,「分散式治理的好处未必值得所需付出的成本」。虽然区块链的应用障碍不小,但所有新兴科技与组织都有磨合期,在某些商业应用受到挫折,不应直接否定其价值。要公平地评价区块链的商业发展,及是否可成为企业追求数字转型的利器,可借常见的SWOT方法识别区块链的「专长与缺点」,了解区块链的本质与能力。

●S(优势):上链资料的防抹灭与不可窜改、可自动解决交易冲突、共同维护公开帐本、具有分散式系统的弹性可避免单点失效、交易具有时间戳纪录等;

●W(弱点):大众不易了解并信任去中心化加密演算法、高频交易效率待提升、不同区块链间资料难以互通与交换;

●O(机会):彼特币、乙太坊等动态价值交换应用已有成功经验、同步结算与清算节省交易成本;

●T(威胁):部分应用将挑战现有的法规(如金融跨境交易、金融智能合约等)、尚缺乏明确的商业价值案例、技术的创新与不可取代性(相对传统密码学)待检验。

找到新价值

如短期内无法解决区块链的威胁与弱点,开发新运用时应该选择具有以下利基条件的产业:可容易彰显区块链优势、有具体获利模式、资讯源来源可靠(如电子化、自动化程度高,或来自于公信单位的资料)、法规许可,以及交易频率适量等。在这些产业的应用情境中发展,较容易创造价值,例如:

一、科技业与营造业

建议先于产品价值较高的产业应用区块链,解决成本效益的挑战。例如科技业与营造业的产品价格高,有利润空间去从事新科技的应用,不但可以提升业务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

区块链可以帮助科技业整合业务系统和流程,促进创新与提高效率,并提供信任和透明度,例如:(1)企业间的帐款直接支付;(2)各种类型的资产、所有权,授权和智财权的追踪和交易;(3)税务遵循流程的简化。

营造业上的应用,可以参考《哈佛商业评论》一文的观点:营造专案有良好的结构,以合约为基础,目标很明确;区块链技术可以协助准时完工、符合设计规格,避免修改重做;虽然典型的专案管理技巧仍然有效,但若采取更加分散化而灵活的区块练做法,透明度很高,各方可以因为所做的工作及成果获得报酬,完工后也有完整的数字记录。

二、公务部门

区块链应用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资料源不被信任。公务部门是最具有公信力的组织,作为拥有正确资料的「第一方」,可以保证资料源的正确性,主动使用区块链打造一个比人工作业传递还要可靠的身分认证系统,应用在报税、投票、证书、注册公司、立法等领域运。

三、金融业

要同时解决区块链的成本效益及资料源不被信任的两种问题,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高价值商品,同时在产业中具有指标性公信力。金融业应该有足够的能力与机会成为这种组织,不但提供高价值的投资或融资商品、跨境交换服务,也同时拥有消费者的正确个资。如果能利用区块链保障个资不被造假或窜改,将审核过的文件做成数字指纹,除了让银行间交换的个人资讯正确化外,亦可省去重复做KYC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当银行拥有更全面的消费者资讯,将能更正确地评估信用,推荐更适合消费者的个人化金融商品,打造更方便与安全的金融圈。

两个提醒:员工的态度与系统安全性问题

组织除了找出区块链的新应用外,也要注意两件事,首先是员工对新科技的态度。《哈佛商业评论》一文提到,数字化不只是工具的改变而已,也会改变日常实务、工作场所结构、从属关系、资讯共享、顾客互动,甚至产业竞争的状况。特别是区块链对一般非IT技术性员工而言,理解门槛较其他新兴科技高,因此让员工了解它的应用以及为个人和企业带来的价值后再融入及共同推广区块链,至为重要。

另外,组织要重视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可分为资料与平台两个层面讨论:

资料的安全性:区块链的技术虽然能保证资料不被窜改,但却不能保证不被外泄。面对资料外泄的风险,我们还是必须依赖一般的资安技术维持资料的机密性。

平台的安全性:过去一段时间金钥管理、网络安全等是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频频被骇客攻击的关键, 唯有一套安全的区块链系统,才能发挥区块链的效益。

总结:区块链的再转型

读者可以参考以下两个转型方向使区块链脱离实验室,走出只能在加密货币、非营利任务等特殊领域应用的局限,有更广的可落地商业应用场景:

 从资料确信与溯源导向,走向价值创造导向:传统的密码学已经在不可篡改、不可否认的领域占有一席地位,新一代的区块链应该要结合可行的流程,激发科技的新价值。

 从单一技术,走向跨界方案:在科技爆发的新时代,单一科技元素的应用很难达成全面的成功,唯有将应用情境与其他新兴科技,如5G、边缘运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慧等有效整合,才能发挥科技综效。

新兴科技是组织转型的利器,但组织需要因应环境与需求调整科技,方能达成目标。区块链这个中美大国都看好并且积极开发的技术,也不会例外。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qkl/5616.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