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什么是区块链、钱包与挖矿


比特币背后的运作原理又是怎样的?要了解比特币原理,大家必先了解区块链(Blockchain) 、比特币钱包(Bitcoin Wallet)及挖矿(Mining)这三大概念。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的起源就是世界上第一种虚拟货币比特币,比特币也是区块链的首次应用。

区块链是一种资料记录的技术,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资料库,以密码学(Cryptography) 的方式加密资料,并利用数学分散式演算法,解决了安全信任问题,在毋须经第三方的前提下,以极低的成本来达到各使用者达成共识的目的。这个资料库是全民也可以参与的,透过大众的集体维护,区块链内的资料更加可靠。

区块链可以被理解为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的公众电子交易记帐本,它是共享、 公开、分散式的,而每一笔交易资料也可记录其中,所有用户都可以查看到区块链上的交易。以比特币为例,该币的每一笔交易都能以匿名方式,记录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的主要宗旨就是「去中心化」,各使用者毋须依靠额外的管理机构及硬体设施等中心机制,每个区块链的资料均分别储存于连结而分散的伺服器节点,采用分布式的审核及储存方式。

当每一笔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货币)的交易产生时,都会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并需要由其他用户核实及记录。区块链会一直延长,并且互相连结,但新的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上,就不​​能被移除或更改,因此,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的交易都是不可逆转的。

比特币挖矿是什么?

刚才提到区块链是数字货币交易的记帐本,而有关交易需要用户去核实及记录。新的交易一直出现,区块链这个帐本就必须不断更新,平均每10分钟比特币区块链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区块,区块上记录了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未被验证的交易。

要明白比特币区块链背后是没有中央机构负责记帐及结算的,因此这些记帐及审核的工作落在用户身上,通过这些工作并获取网络承认的回报就是「挖矿」,而进行这些工作的就是所谓的「矿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的比特币论文提到,产生比特币需要消耗电力及时间,就如金矿亦需要消耗资源来出产黄金一样,故产生比特币的过程就是「挖矿」。

原则上,所有可连接到比特币区块链的用户都可以成为「矿工」,而中本聪的论文提出以「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简称PoW) 作为「挖矿」工作的机制。线上的「矿工」们会将未处理的新交易集中处理,利用电脑运算能力,去共同核实及批准比特币交易。谁花最少时间完成运算,就有资格将新区块添加至区块链上,并需广泛传送予其他「矿工」节点确认,并更新「帐本」,有参与的「矿工」均可获得特定数量而新产生的比特币作为回报。

在硬件上,「挖矿」需要使用「矿机」,而「矿机」从2009年起,经历了几代的变化:由最初普通家用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转到GPU(图像处理器),再转为特殊应用积体电路(ASIC)。

「挖矿」的形式也起了变化。早期的「矿工」是以个人形式利用电脑来「挖矿」,后来随着比特币的价格提升,全网的运算能力亦跟随增长,个人「挖矿」的成本效益太低,于是便出现了专业的「矿池」。「矿工」们将各自的运算能力接到「矿池」中联合「挖矿」,后来「矿池」间的竞争渐趋激烈,成本效益也降低了,也有不少「矿池」因比特币熊市而被迫结业。

近年,云端「挖矿」兴起,云端「挖矿」是利用远程的云端运算能力来进行「挖矿」,「矿工」只需要向相关平台租用所需的运算能力就可「挖矿」,毋须自置「矿机」。

比特币钱包是什么?

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都是虚拟货币,因此没有实体,但我们仍需要「钱包」去作为使用比特币的媒介。刚才提到,比特币是记录于区块链上的,因此「钱包」并不是用来收藏比特币的,实际上是用于装载「私密金钥」(Private Key,简称「私钥」或「种子」)。

比特币钱包由三大部份组成:

公钥、私钥

区块链以密码学的方式来加密资料,「密钥」是「公钥」及「私钥」的组成的一个组合。

「私钥」是一长串的字元,并为一个秘密的数据片段。有了「私钥」便可以控制并证明自己拥有的数字货币资产,并可签署以进行数字货币转帐等。

假设用家A 以「私钥」签署发起交易时,该笔交易就会变化成一组乱码信息,并上传到网络,而用家A 的「公钥」,就会经由其「钱包」,传递给每个「矿工」节点, 以协助验证发起交易的用家A 的身份。若所有节点都成功确认用家A 的「公钥」通过验证,并能够还原该乱码信息,就能证明这笔交易是由用家A 发起的。

助记词

在注册「钱包」时,用家有时候需要记下由12个英文单词组成的「助记词」,每个用家的「助记词」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取得「助记词」,就能连接到你所有帐户的数字货币资产。

地址

「地址」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银行帐户号码,你可以把「地址」透露给朋友或交易对象,以用作收款及转帐之用。当用户启动「钱包」后,它便会给用户产生第一个「地址」,「地址」可以使用多次。用户还可以在有需要时建立更多「地址」。

冷钱包vs 热钱包

刚说过「钱包」主要是由来收藏「私钥」的,如果用户丢失了「私钥」,就等于失去了他的有关数字货币资产,因此「钱包」对于保管数字货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钱包」大致上可分为「冷钱包」和「热钱包」两类:

冷钱包

冷钱包」就是线下且实体的「钱包」,外形类似「USB 手指」,一般内置加密系统,用户需要设定密码,才能取得「私钥」,是目前公认数字货币最安全的保管方法。「冷钱包」的好处是它平常不会连接到互联网,只在交易时会上线,故黑客较难透过互联网攻击盗取「私钥」,缺点则是使用上较为不便。「冷钱包」的例子包括imKey、Ledger、Trezor 及CoolWallet S 等。

热钱包

与「冷钱包」相反,「热钱包」是线上且虚拟的「钱包」,普遍「热钱包」可于智能手机、电脑或网页上使用。与「冷钱包」相比,「热钱包」的优点是毋须额外购置硬件,操作上较为方便;惟其缺点是「热钱包」是在线上产生「地址」及「私钥」的,故较容易受到网络钓鱼攻击或其他黑客攻击。常见的「热钱包」包括浏览器插件式「钱包」MetaMask 及智能手机「钱包」imToken、Trust、Cipher 及MetaMask App 等。

交易所— 懒人方法

除了以上所说的,其实大部份数字货币交易所都有提供免费的「钱包」服务,用户只需作简单登记(就如登记电邮及社交媒体帐户一样),毋须自行设法管理「私钥」 ,即可持有及交易数字货币,但背后是用户需要同意把「私钥」与「数字货币」资产托管予交易平台。

利用交易所看似最方便,但过往亦曾出现交易所被黑客攻击,或是遗失「私钥」的个案,故用户户在选择「钱包」及交易所时,必先权衡风险。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qkl/8989.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