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创作就是你的!NFT 为Creator 带来的新世界

NFT 在 2021 上半年经历了云霄飞车般的历程。根据 NonFungible.com 的统计,全球 NFT 的成交金额,从二月份开始持续攀升,并在五月初月成交金额来到这波热潮的巅峰 3.2 亿美元 ,再回到近期的 5,000 至 6,000 万美元之间。这段期间,包括 Beeple 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作品,以 NFT 卖了 6,900 万美元;LeBron James 的一个灌篮动作,以 NFT 卖了 20 万美元等令人瞠目结舌的交易。在这短时间内的巨大震荡,令人不禁怀疑,这会不会又是继 2018 年 ICO 后,另一个区块链的泡沫?

NFT 只是另外一个泡沫化产业吗?

事实上,若我们回顾过往的历史,当每一个泡沫过后,其实都能将产业发展推升到另一个高峰。例如,在 21 世纪初期的 Dot-com 泡沫后,仍然留下了 Amazon、Google、Netflix、PayPal 等创新不断的伟大企业,甚至开启了之后 Mobile Internet 典范转移下 Facebook、Uber、Square、Snap 相继崛起的美好年代。

而2018 ICO 浪潮退烧后,虽然加密货币走入熊市,但区块链产业的长期价值,仍在持续提升,根据 CoinMarketCap.com 的统计,全球加密货币的整体市值,从 2018 年初高点的 8,300 亿美元,继续成长到 2021 年一度突破 2.4 兆美元,儘管资产价格上上下下,但区块链产业的整体价值成长,并未随著 ICO 退潮而结束。

与其探讨NFT 是否为另一个泡沫,我倒觉得,探讨NFT 实质上创造哪些价值、解锁哪些成就,将更有意义。

艺术品百花齐放,NFT 为创作者开启另一片天!

从最基础的来看,NFT 让Creator(创作者)/Curator(策展人)开启了另一个市场。不管名气高或低的艺术家甚至是品牌,过去近一年来,都竞相发行NFT。

有趣的是,实体世界的艺术品,对一般大众来说,单纯只有收藏、买卖两个功能,但在 NFT 的世界,应用可说是百花齐放。以纯数字的NFT 而言,购买的方式则十分多元,例如要先解题或拥有某些东西,购买者本身也有机会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Programmable),就像艺术品收藏项目Hashmask,购买者能为艺术品命名。

这类在NFT 发展初期,出现的各种原生消费行为,与其说是购买单一数字艺术品,这些行为更像是买了这个社群的会员资格,可说是数字身份的象征。当人人都把Twitter 上的个人头像,换成自己拥有的Bored Ape 时,另一种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的认同与价值也就此展开。

而在数字当道的时代,数字身份比现实世界的身份地位来得更重要。如同Hashmask 在自己的Blog 写道:

”有时我觉得我们的数字身份感在重要性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身体身份感。这是正确的,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如今,拥有一张值得在 Instagram 上拍的照片似乎比那一刻本身更重要。而且趋势只会加速,不会倒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身份很可能会完全数字化。你在网上的身份将比你在家和现实世界中的身份更重要。”


图片来源:Twitter

防伪造特性:让NFT 产品能将触角延伸至现实生活中

而NFT 防伪造和纪录永远写在链上的特性,也使得它的应用,可以延伸到真实世界中。例如,某场NBA 比赛的主场球队,透过球队App 直接贩售88 张NFT 纪念球票,除了迅速销售一空外,不难想像这些NFT 拥有者,未来将有他们专属的活动,而这些NFT 除了是球票外,也可能成为Backstage Pass 等。

更进一步想要探讨的是NFT 开启的Creator Economy。如何让创作者能够直接享受到流量带来的收益算是老掉牙的议题了,订阅或直播打赏都是Internet 下的产物。但直到NFT 的出现,才找到每个产业环节的平衡。

TO 编按:创作者经济( Creator Economy)是什么?这是伴随着网际网路的诞生而兴起的商业模式,因为过去主流媒体(Big Media)掌控着我们的阅听、见闻等内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网路社群平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言语主控权,主流媒体「去中心化了」,大多数我们在网路上阅读的内容,都不属于传统媒体公司,很多都是市井小民的创作,我们也因此获得了产制原创内容的信心,不需要再仰赖主流媒体的参与,这就是广义的「创作者经济」。

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来临!

时间往回推10 年,Internet 下放了获取知识的成本,社群媒体打开了媒体与创作者面对大众的管道,造就出人人都可以是网红或YouTuber。当人们每天在社群媒体发文,上传照片、音乐甚至是影片,也将这些文件复制到Facebook、YouTube、TikTok 等平台,在复制贴上的同时,也等于把内容的拥有权转给了平台,当社群平台运用这些内容变现,赚取巨大的财富后,这背后的反扑,便是你我熟知的个资、反垄断等问题。

我们看过很多新创团队试图要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推出订阅制,让做出好内容的人,也可以享受到应得的经济价值。然而,这存在着一个本质矛盾,想像一位歌手创作出一首歌,当然会希望越多人听到甚至是喜欢才会是最大的满足,但设一个付费或订阅的门槛在前面,直接就限制了能接触到这首歌的听众,经典好歌的定义应该为何?究竟是让最多人翻唱、欣赏,还是创造更多订阅、销售?

Internet 现行的数字内容机制,并无法解决这个本质矛盾。

另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是,不管哪种商业模式,都仍然会被各种数字、社群平台掐着脖子。今天Instagram 封锁了你的帐户,或App Store 下架了你的App,甚至Facebook 降低触及率,你都可以向平台反映,但最后决定权仍然在不在你的手里。游戏玩家在某个游戏里买了一个虚宝,这个物件表面上属于游戏玩家了,但他并不能让游戏玩家决定是否能在其他平台使用。原因就是,这些数字资产的拥有权,都不属于创作者或购买者个人,而是由各种平台宰制。

NFT 的特性,让这些问题有机会被突破。它在大众都能触及的情况下,清楚记载这个内容的原始创造者和之后的分润机制。甚至未来每一次的转手或再创作,原始创作者也都能持续受惠。当你我有办法掌握所有权时,创作者与平台间的力量,才有机会平衡,而资产的价值,才能真有机会赋能更多创作者。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NFT/9949.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