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 (HKMA) 于 7/29 发布《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将于 8/1 正式生效。该制度规范的是取得牌照的稳定币发行人,从储备管理、发行赎回、技术风控到消费者保护都有具体要求。金管局在 5 月底公开草案后,于 6 月底结束业界意见征询,7 月发布咨询总结,并根据回馈修正最终版指引。
业界普遍支持,也要求金管局厘清细节
香港金管局在稳定币监管指引草案公开征询期间,一共收到 28 份意见书,并表示业界大多支持这套制度,认为有助于风险管理与市场信心。不过,各界也针对条文细节提出不少建议与询问,包括哪些资产能列入储备、赎回流程该如何操作、是否能找海外通路商发币等问题,都希望金管局做进一步厘清。
稳定币储备、发行与流通,一次全都管到位
金管局表示,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全额备兑」,也就是每颗稳定币都要有等值资产作为储备,就算是被冻结或列入黑名单的稳定币也不例外。
金管局指出,稳定币储备可以包含代币化资产,但必须证明具备高品质、高流动性、低风险。如果储备资产跟稳定币标的货币不一致 (例如发美元稳定币却持有非美元资产),就得事前申请并提出风控说明。
特别的是,金管局不禁止将部分储备资产存放在香港境外,但发行人必须向金管局清楚说明该安排的理由、选择相关托管机构的依据,并证明其已采取充分措施来保障这些资产的安全,确保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同时,储备资产也可交由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来管理,但必须具备可即时动用储备资产以履行赎回请求的机制。金管局也强调,储备资讯需定期对外公布。
必须开放弹性赎回,找海外通路没问题
金管局表示,只有当稳定币持有人完成发行人规定的条件 (像是完成注册、KYC) 之后,所提出的赎回申请才算有效。手续费与附带条件不能设得太过严苛,必须合乎比例原则。
另外,如果用户还有一些合规问题没处理完 (例如反洗钱审查卡关),那笔赎回申请也会被视为不符合条件,不算有效请求。金管局也提醒,发行人在设定赎回条件和处理时间的时候需合情合理,不能让用户觉得太麻烦或卡关太久。
此外,金管局透露稳定币发行人发币时可以找海外通路合作,但要落实风险评估与尽职调查,且遵守当地法律。如果与做市商合作,请处理好会有「刻意让币价脱钩来影响市场信心、发行人为了自身利益拖延用户赎回申请」等风险与潜在利益冲突,最好签约来把责任归属讲明。
另外有关 VPN 的使用,金管局不会全面禁止,而是要求发行人采用风险为本的控管方式,例如侦测 IP、装置设定或 VPN 使用痕迹,来防止来自禁用虚拟资产的地区的用户偷偷绕进来使用服务。
监管互认与系统性稳定币将持续研议,8/1 制度上路
金管局表示,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准备至少 2,500 万港元 (约合 320 万美元) 实收资本,而且这笔钱不能靠借贷或担保垫高资本额,并且要有足够的流动净资产以应对日常营运与突发状况。
虽然金管局没有强制规定「超额抵押」,但建议发行人根据资产特性,设计适当的安全缓冲机制来加强风险控管。
在技术风控方面,鼓励使用多重授权、白名单、模拟签章等安全设计,至于像铸币、烧币或权限设定等重大操作所使用的私钥或助记词,建议要在离线环境中产生与储存,也可以使用云端 HSM 或外包服务,但前提是这些安排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
最后金管局表示,所有智能合约更新都必须经第三方安全审计,不限重大升级。针对未来可能的「监管互认机制」与「系统性稳定币」是否要加强控管,金管局表示将持续关注国际趋势,也会再针对非持牌发币与发行定义做补充说明。整套制度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上路,届时也会同步刊登在香港政府公报中。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Stablecoin/33543.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