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动币法兑换发牌制度,纳管实体店、不设豁免期


一位律师曾在香港街头观察,OTC(场外交易)找换店林立,从湾仔、铜锣湾到尖沙咀,许多店面低调地提供比特币与 USDT 的即时现金兑换服务,不需银行、不问来历。然而,这样的加密实体兑换生态,正面临重大转捩点。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于 6/27 联合启动公众咨询,拟就数字资产(虚拟资产)交易与托管服务建立发牌制度,当中明确指出,不论是透过实体门市或平台提供的虚币法币兑换服务,皆须纳入证监会的发牌与注册制度。

OTC 店面盛况空前,但监管真空已久

根据估算,香港目前约有超过 200 间实体 OTC 门市,并有超过 250 家线上 OTC 服务提供者,当中不少品牌如 CryptoHK、One Satoshi、HKD.com,已形成半金融化服务形态。不少门市配备专业柜台、汇率即时报价萤幕,甚至支援多国语言,方便各国用户携现金兑币,或将 USDT 兑换为港币。

然而,这类找换店大多不受现行《证券及期货条例》或《反洗钱条例》监管,形成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资金流通通道。其高匿名性与现金交易特性,也让它们长期被视为潜在洗钱、资金逃逸、甚至诈骗资金「洗白」的温床。

新发牌制度将强制纳管 OTC 门市,没有豁免期

这次咨询文件提出,所有提供数字资产交易(包括币币兑换与币法兑换)服务者,不论是透过平台还是实体门市,皆需取得证监会发牌或注册,并符合一系列严格规管要求,包括:

  • 适当人选审查(Fit and Proper Test)

  • 财务资源门槛与资产保障

  • 客户身份认证(KYC)与防洗钱措施(AML)

  • 业务操守与风险管理

  • 完整交易记录保存与资讯披露义务

同时,制度不设「豁免期」或「当作已获发牌」安排,意味着现有 OTC 门市若未依法申请牌照,未来将属违法经营,面临取缔或刑事风险。

香港 OTC 生态将大洗牌

此一监管新政,将对 OTC 生态带来数个重大影响:

市场洗牌在即

部分中小型 OTC 店铺恐无法负担合规成本,或因背景审查不符而无法获牌。预期会有一波「出清潮」,留下具资本实力与专业管理能力的业者。

消费者信任与透明度提升

新制度要求记录保存、汇率披露与投资者保护措施,有望改善 OTC 店现行的资讯不对称与报价不透明问题,增加散户交易信心。

反洗钱与国际评级强化

针对 OTC 的 KYC/AML 规定,将回应国际金融行动工作组(FATF)对香港洗钱防控的关切,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推动正规化金融整合

一旦 OTC 门市获得合法牌照,未来将有机会与银行、支付业者建立合作关系,打通法币入金与出金管道,促进虚拟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融合。

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指出,发牌制度是香港建构「高市场可信度」虚拟资产生态的核心基础,而不是纯粹的限制措施。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也强调,此举将打造「既安全又具活力」的数字资产市场,吸引机构与零售参与者进入。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2958.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