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分类法怎么越辨越明

研究机构CryptoCompare 16日发布一种新型的加密货币分类法,它为琳琅满目的加密货币市场提供较为清晰的全景图。

首先该机构将加密资产定义为:

由点对点网络运作的数字资产,该网络为由公钥基础设施所控管的共识机制。网络中的治理规则由网络参与者所验证,这些节点可以验证分不是帐本上所有的历史传输纪录。

该机构透过技术、经济、法规特性等资料分析,为演进快速加密货币做出现时的分类架构。该报告形容:

这是目前最为自然的加密资产分类。

总体来说,此报告以四项观点来进行分类:

  1. 法规面,例如:证券或效能
  2. 产业别
  3. 持有理由,意即用途
  4. 经济价值动因,指代币价值来自需求改变、供应量调节或是抵押资产价值改变。

加密资产分类模型

 

【非同质与同质】:单一代币是否独一无二?

  • 同质性代币– 与其他相同的代币完全可以互换。例如:比特币。
  • 非同质性代币– 或NFT – 是独一无二的代币,因此不能与任何其他代币互换。像是迷恋猫就是可收集的NFT 代表。NFT 也可代表特定个人的身份或声誉。
  • 大多数的加密货币都是同质性代币,虽然在未来非同质性代币可能大幅增长。

【效能型代币】

  • 效能型代币用于提供区块链上应用程序或某些服务的使用。
  • 各种效能型代币的中心化程度差异很大
  • 效能型代币的「基于平台」类别,用来使用去中心化网络平台的服务或造访dApp。例如:以太币、ADA、EOS、NEO。
  • 效能型代币的「非基于平台」类别,则再分为「通用」、「依定义」两种,非基于平台效能型代币主要是为了特定应用程式或用例,「通用」类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代币、NEM 等。「依定义」类别则属「消费者代币」,可取得特定物品或是服务,通常是在单一项目的网络内所使用。不过,「依定义」类别会随着应用场景变广而转为「通用」类别。例如:Binance Coin(BNB)、TRON(TRX)和VeChain(VET)。
  • 与基于平台的代币,这些「依定义」的非平台代币更加中心化,大多都由ICO 起步,多数为依附在公链的子项目(所依附的公链多是以太坊,或是BTC 、NEO、EOS 等)。

【支付型代币】

  • 支付型代币旨在作为交换或存储价值的手段。
  • 它们比效能型或资产证券型代币更去中心化,拥有更大的市值,几乎不需许可,大多不透过ICO 起步,代币所有权也较分散。

【资产证券型代币】

  • 资产证券型代币是指使持有人具有明确治理权,或者发行人赋予其债权证明(例如债券或股权)的代币。(包括能够在链上交易的有形资产和非实物资产的代币。)
  • 主要从相关资产(或现金流)的经济价值中获取其价值,而不是需求增长(例如支付代币)。
  • 三种类型的资产代币是「抵押型代币」、「代币化证券」和「类股权代币」。
  • 抵押型代币可以通过法定货币(如TrueUSD)或非法定资产(例如Digix,由黄金支持)进行抵押。
  • 代币化证券让债券、股票、产权和商品作为数字代币进行交易。在这种程度上,这种原型本身并不代表新的资产类别(即加密资产),而只是让传统证券有更高阶的功能。
  • 类股权代币提供特定现金流的权利(例如来自中心化交易所)。(编按:依特性描述,应为FCoin 代币于中心化交易所此类交易挖矿代币,作为股权分润的案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jzb/2014.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