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什么?Web3.0 的特色和应用有哪些?

在过去几年中,Web3.0 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科技业与投资圈的人们。 Web3.0 之所以会如此热门是因为许多公众人物进来共同参与,像是前几年的NFT(非同质化代币)就有许多艺人参与其中,包括周杰伦的Phanta Bear、陈零九的YOLO-Cat 都吸引了许多粉丝争相购买,也带起一波属于Web3.0、区块链应用的热潮。

那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Web3.0 有什么样的黑科技应用能让Elon Musk 持续关注!

什么是Web3.0?

Web3.0 代表了互联网第三个发展阶段,宗旨在强调「去中心化」,不再依赖传统的中介机构处理一切事务。 Web3.0 与之前的Web2.0 所强调的互动社交不同,Web3.0 着重于发展区块链、智能合约及加密货币的应用。

而Web3.0 常见的应用有:区块链上的代币比特币(BTC)、非同质化代币(NFT)、去中心化金融(Defi),这些应用都是由Web 3.0 及区块链的概念所衍伸出的应用,而这些应用无非都遵循以下两项特点。

去中心化技术

去中心化为Web3.0 最主要的宗旨,这意味着数据不再由大型机构所垄断,而是利用Web 3的区块链技术将储存资料的节点分开,不仅能透过这样的分布方式降低资料泄漏的风险性,更能避免因单一节点故障而导致的瘫痪,让整个Web3.0 网路能持续运作。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被视为Web3.0 的基础架构,透过区块链技术架设,使链上的交易和资料拥有公开透明且不可窜改的特性,而这样的特性又造就了去中心化应用(dApps)、智能合约的诞生,去中心化应用将在文章后面做详细的说明。

Web3.0 的智能合约技术是什么?

智能合约是一种架设在区块链上自动运行的程式,可以依照最初写好的条件持续执行并验证合约所设置的条件是否成立。由于是部署在区块链上,因此也拥有了透明且不可窜改的特性,保证了智能合约的可信度。

Web1.0/Web2.0/Web3.0 差别

  • Web1.0 着重网页静态内容,仅方便浏览及阅读
  • Web2.0 着重用户互动及社交功能,一部分的用户成为创作者,提供给其他用户观看
  • Web3.0 着重使所有权回归使用者,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安全及隐私性,并创造出独有的经济模式
  Web1.0 Web2.0 Web3.0
时期 约1990-2000年 约2000年-现在 现在-未来
网页特征 唯读 可读可写 可读可写可拥有
网页内容 静态网页 可互动并逐渐社交化 可创建自己的虚拟身分
典型网站、应用 Yahoo、MSN Google、Facebook Defi、NFT

Web3.0 的特色有哪些?

除了上述提到如去中心化、区块链等应用衍伸出的技术外,Web3.0还有以下特色

优点:

  1. 拥有自我主权身分(Self-Sovereign Identity)

在Web3.0 的应用下,因资料所有权握在使用者手里,所以在Web3.0 世界中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愿意把资料无偿或有偿的提供给其余使用者或机构。

这点在Web1.0、Web2.0 是极难实现的,举例来说,当Google 提供你免费的资源如:Youtube、Gmail等应用程式时,一定会有成本的产生,倘若收费,也不一定消费者愿意买单,所以就只好利用广告等机制来覆盖成本。

  1. 去信任化(Trustlessness)

Web3.0 应用不需依赖第三方作为公正方,因为可以从Web3.0 上的区块链及智能合约两项技术来确保程式依照最初所订定的规则执行,不论是交易或协议均由代码来完成,由此降低了对第三方公正的需求,也降低了潜在的诈骗风险。

  1. 代币化经济(Tokenization)

Web3.0 鼓励实体资产转为代币化,例如将艺术作品、股票、房地产转为区块链上的代币,此举将可降低Web3.0 的投资门槛,进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举例来说房地产若转为代币化,投资房地产的人们将可以不用一次性购买一户房屋,而是透过买代币的方式享受房地产上涨的涨幅。

  1.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代表着团体内并没有核心在控制,而是依照特定规则(多为代币持有数)来参与治理,这种模式将可以在Web3.0 世界中将决定权分散给大多数人,而非像Web2.0 时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缺点

  1. 监管困难

由于Web3.0 的理念是去中心化,这与现实世界中政府主导的中心化正好相反,因此监管机构难以管控每位用户在Web3.0 的行为,导致若有诈骗、犯法行为将难以追查和监控,所以在Web3.0 的世界中,需谨慎看待每一个应用项目,以免资金流出后找不回来。

  1. 智能合约安全风险

由于前面提到在Web3.0 上的智能合约一经部署后无法更改,因此若最初的智能合约存在漏洞且被骇客找出,将有可能造成安全性的风险,导致用户资金被盗窃或帐户被操控。

  1. 交易速度、处理费用波动

区块链的速度取决于该链的效率,假设今天以太坊上有非常多用户同时在长时间的交易,将导致处理效能变得缓慢,且处理费用(Gas Fee)也会变得极为高昂,可能高达几十美金一笔,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是难以负荷的。

  1. 用户体验复杂

对于未曾进入Web3.0 的用户来说,首先就得先看懂许多名词,接着又得了解各交易所的操作、去中心化钱包的私钥保管等操作,因此Web3.0 的普及速度取决于大众的学习意愿。

Web3.0 的应用有哪些?

比特币(BTC)

相信许多人对于Web3.0 的印象就是Web3=区块链=比特币,但其实比特币只是在区块链上的龙头货币。比特币这个概念由一位名叫中本聪的人在2008 年发表论文时出世,在2009 年创世区块被挖出,至今已成为最多人投资的加密货币,也被冠有「数位黄金」的美誉。

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 是Web3.0 中最热门的应用之一,Defi 的发明将可在Web3.0 中取代传统金融服务如:借贷、交易、储蓄等功能,且使用智能合约部署,因此也保障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知名应用如Uniswap(去中心化交易所):

允许Web3.0 的用户们互相交易代币,无需透过特定中间商介入,代币的流动性池子由用户提供,交易代币所产生之费用与收益也全权由用户共享。

去中心化应用(DApps)

去中心化应用是指利用智能合约部署,且发行在区块链上的Web3.0 应用程式。

知名应用如ENS(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用户可将以太坊(ETH)的地址映射至方便记忆的名称上,就会形成地址.eth 的域名,这将简化地址的名称,进而更方便用户使用。

非同质化代币(NFT)

NFT 是发行在区块链上的数位资产,非同质化代表了每一个代币在Web3.0 世界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项特性非常适合将现实世界中的稀有、珍藏物品转移至Web3.0 的世界中,现实世界中可能会有赝品难辨别的情况,一旦制成NFT 后,利用编号即可一眼辨别是否为真品。

著名应用如Opensea(NFT买卖平台):

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与他人交易买卖NFT,类似于在Web3.0 的世界中买卖珍藏品,艺术家也可以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上架,出售给他人。

元宇宙(Meta)

元宇宙是虚拟的共享空间,允许用户们在Web3.0 的世界中交流互动,甚至可以在一个空间中满足游玩、购物、工作等需求,而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土地和建筑物都是用NFT 的形式展示。

著名应用如The Sandbox:

The Sandbox 支援用户在Web3.0 世界中购买虚拟土地并在土地上面开发、建设,完成后将会以NFT 的形式呈现,用户也可以选择将其售出。

实体资产上链(RWA)

RWA 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数位化并转化为Web3.0 世界中的代币,即是前述提到代币化经济的实际应用。

实际例子如MakerDAO:

它们推出质押实体资产并定期获得去中心化稳定币DAI 的服务,使用户的实体资产可转移到Web3 世界中消费及使用,创造出属于Web3.0 的现金流。

Web3.0 有相关概念股吗?

有,像是美国最大间的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 的股票(COIN)

我们经由图表对比可以发现股票涨跌(红色线形图)与比特币(黑白色K 棒)价格走势十分相近,所以若想投资Web3.0、区块链相关股票或许可以从COIN 开始观察。

结语

虽然以目前的大环境,尤其是对法规而言仍有许多困难点需要突破,但随着Web3.0 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式迁移到区块链上运作,将资料数据的所有权归还给用户,并打造出一个公开透明且公平的环境!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qkl/33231.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