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从未涉足加密货币投资,应该也听过以太坊(Ethereum)。作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货币之一,以太币(ETH)仅次于比特币(BTC),长年稳居市值第二。
然而,与比特币专注于支付和交易不同,以太坊基于其核心技术区块链提供可扩展性,从而透明地运行各种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s),如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社交平台等。
目前,以太坊已经发展壮大,并出现了许多与以太坊相关的货币。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与以太坊相关的加密货币。
以太坊生态系统加密货币是什么?
随着以太坊技术不断发展,大量基于其区块链技术与标准开发出的代币与应用纷纷涌现,这些币种我们统称为「以太坊生态系列币」,包含了ERC-20、ERC-721、ERC-1155 等不同规格的代币标准。
这些代币不仅支撑整个以太坊生态的经济体系,也成为投资人眼中具有潜力的新标的。接下来,我们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些与以太坊息息相关的币种与其应用场景。
以太坊(ETH)介绍
首先,让我们快速了解以太坊。
以太坊于2015 年由程式设计师Vitalik Buterin 推出,是一个开源、去中心化的智慧合约平台,ETH 为其原生代币。
Vitalik Buterin 意识到比特币开源程式码在数位支付功能之外的潜力,并与他的共同创办人团队共同开发了以太坊区块链。透过程式码开发,以太坊完善了比特币的最初愿景,即提供一个能够自主执行智慧合约的区块链,并使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在以太坊上进行开发。
区块链的创新架构催生了众多独立的加密货币开发项目, 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GameFi和Metaverse 等项目应运而生。以太坊为产业提供的丰富应用使其成为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货币。同时,许多基于以太坊的ERC-20 代币也应运而生。
2025 年5 月以来,ETH 价格强势反弹,单日飙涨达20%,创下近四个月新高。
以太币表现也带动相关概念币飙涨。根据CoinGecko 的数据,截至2025 年7 月21 日,以太币(ETH)的市值约为4500 亿,而其生态系统的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7340亿美元,显示以太坊生态系币种的吸金效应与市场潜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以太坊相关的加密货币。
常见的以太坊币种标准介绍
以太坊是一个具备智慧合约功能的区块链平台,可以支援各种代币。
以太坊系列代币是指使用或基于以太坊技术平台的代币,其中包括ERC 系列代币,它们是构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代币。

ERC 家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代币:
- ERC-20: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代币标准,大多数基于以太坊的代币都遵循此标准。ERC -20 代币提供与交易、转帐和代币发行相关的基本功能。代表性的ERC-20 代币包括Chainlink (LINK)和Polygon (MATIC)。
- ERC-721:代表性的非同质化代币(NFT)标准。遵循此标准的代币可以拥有独特的属性和所有权,主要用于数位艺术品、虚拟财产、游戏道具等。
- ERC-1155:一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代币组合到单一合约中的标准。 ERC-1155 支援同质化代币、部分同质化代币和不可同质化代币,并实现高效的代币管理和转移。
- ERC-1400:以太坊区块链上发行代币的标准之一。此标准主要用于发行「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s)。这些代币具有与传统证券市场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类似的特性,但利用区块链和智慧合约实现可编程且高效的交易。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以太坊代币标准,例如ERC-223、ERC-777 等。
目前,以太坊开发人员正在准备ERC-7930 和ERC-7828 代币标准,以提高区块链之间的互通性。
- ERC-7930 为所有区块链定义了一种机器友善的位址格式。
- ERC-7828 透过使用者友善的文字图层进行扩展,提供清晰的介面。
这些代币标准旨在减少因不同钱包、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s)、区块浏览器和智慧合约之间资讯解释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用户体验混乱。
此外,还有一些代币,例如以太坊经典(ETC),它们与现有区块链完全不同,并构成一个互不相容的新区块链。
以太坊生态系列币推荐介绍
以下整理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以太坊生态系列币,这些币种不仅建立在以太坊技术基础上,还在实际应用上扮演关键角色。
1、Cardano(艾达币ADA)
- 定位:由以太坊共同创办人Charles Hoskinson 创建,主打学术导向、可验证性与高可扩展性。
- 与以太坊关联:虽采独立链架构,但理念、PoS 共识机制与链上治理皆受到以太坊影响,常被视为「以太坊杀手」之一。
- 应用场景:透过Plutus 智慧合约平台建构去中心化金融、教育、身份认证等Web3 解决方案,特别着重发展中国家应用。
- 2025 重点发展: Hydra 扩容方案逐步落地,TPS 提升至商业级水准。
- 最大供应量: 45,000,000,000 颗(通膨压力较低)
Cardano 是一个基于权益证明(Proof-of-Stake)的可扩展且安全的第三代区块链智慧合约平台,旨在改善第一代货币和第二代以太坊的扩展问题。基于Cardano 区块链平台的加密货币称为ADA。换句话说,Cardano 是一个区块链平台,而ADA 是在该平台上运行的加密货币。
Cardano 社群中的个人无需智能合约即可在Cardano 网络上发行自订的「原生」代币。 ADA 代币是唯一可用于支付服务费、奖励和抵押品的代币,但其他原生代币必须与ADA 代币共享功能,以增强新代币的安全性。
2、 Chainlink(LINK)
- 定位: Chainlink 是目前最主流的去中心化预言机协议,致力于将现实世界的资料安全地导入区块链智慧合约中,成为Web3 资讯流的核心基础建设。
- 与以太坊关联: LINK 最初部署于以太坊区块链上,协议亦主要服务于以太坊上的DeFi 与DApp。其Oracle 模型与价格喂价系统深度整合以太坊生态,为其提供关键数据支援。
- 应用场景:支援DeFi 价格预测、市场数据、保险合约、NFT 动态定价等,并广泛应用于链上链下数据整合场景。
- 2025 重点发展:全面推进CCIP(跨链通讯协定)实用化,让跨链智慧合约真正落地;并持续拓展企业级合作(如Swift、Google Cloud)导入区块链资料层。
- 最大供应量: 1,000,000,000 颗(已发行约60%,逐步解锁)
Chainlink(LINK)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旨在弥合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由以太坊推广)与现实世界应用之间的差距。 Chainlink 充当区块链中间件,使智慧合约轻松连接到外部系统或API。 LINK 是Chainlink 网络的原生代币。
Chainlink 也是具有中介功能的DeFi 代币,可轻松连接外部智慧合约系统或API 数据。它通常提供市场数据、零售支付、事件数据和银行金融服务。此外,由于Chainlink 与SWIFT(国际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因此已被证明能够提供非常安全的金融服务。
3、Aave(AAVE)
- 定位: Aave 是以太坊上最受信任的非托管式借贷平台,提供加密资产存款赚利息与抵押借款功能,具高度弹性与流动性。
- 与以太坊关联: Aave 是建立于以太坊上的核心DeFi 协议之一,其资产池、治理机制与智能合约皆原生运行于以太坊主网与其扩展链上。
- 应用场景:加密资产借贷、闪电贷(Flash Loans)、质押收益管理,并整合多链流动性(如Polygon、Arbitrum)。
- 2025 重点发展:推出与协议深度绑定的GHO 稳定币、升级至Aave v4、扩展至更多L2 与EVM 相容链,实现全球化资产流通网。
- 最大供应量: 16,000,000 颗(有限供应,稀缺性高)
Aave 是全球最知名的DeFi 借贷平台,类似传统的短期金融市场,可以提供短期流动性(贷款)和稳定的资金回报。如果说Uniswap 是一家交易所,那么Aave 就是一家银行。你可以存入虚拟资产并获得利息,也可以透过支付一定利息来借钱。
Aave 并非个人之间的借贷,而是从存入的资产池中借来的贷款。其利率并非固定,而是根据当时的供需关系而变动。如果借入的资产池中大部分资产都被借入,则利率会根据演算法提高,以存入更多资金。相反,如果借入的资产池中资产较少,则利率会降低,以鼓励借贷。
AAVE 是一种ERC-20 代币。 AAVE 代币用于管理Aave 协议。 2022 年7 月,AAVE宣布推出GHO,这是一种类似DAI 的虚拟资产支援的稳定币。
4、以太坊经典(ETC)
- 定位:以太坊经典是以太坊在2016 年DAO 区块事件后分裂出来的原链,坚持「代码即法律」的理念,强调区块链不可变性与去中心化原则。
- 与以太坊关联: ETC 与ETH 共享最初的以太坊协议历史,两者均采用PoW(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ETC 持续维护经典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 应用场景:支持去中心化应用与智能合约执行,作为以太坊生态的稳定替代方案,并吸引部分开发者维持原生智能合约兼容性。
- 2025 重点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优化与安全升级,计划实施改良共识机制以提升网络效率,并增强与以太坊主网及Layer 2 的跨链互操作性。
- 最大供应量: 210,700,000 颗(固定供应,确保通膨可控)
2016 年6 月,围绕DAO 骇客攻击的争议引发了以太坊硬分叉,将协议拆分为两个独立的网络:以太坊经典(ETC) 和以太坊(ETH) 。以太坊经典(ETC)是以太坊(ETH) 区块链的原始版本,并致力于保留其核心原则。
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 是一个全球开源区块链平台,用于去中心化应用程式( DApp ) 和智能合约执行,由智慧合约驱动,并拥有原生代币ETC。它由区块链帐本、原生虚拟资产以及链上应用程式和服务生态系统组成。
5、MakerDAO(MKR)
- 定位: MKR 是治理Maker 协议的治理代币,其核心任务是管理与稳定DAI 稳定币的发行与抵押机制,对稳定币信任机制具指标性意义。
- 与以太坊关联: MakerDAO 是最早部署于以太坊的稳定币协议之一,DAI 为以太坊生态内最具代表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核心智能合约全数建立于以太坊。
- 应用场景: DAI 可用于借贷、支付、DeFi 协议互通与跨链资产转移,是整个以太坊金融体系的稳定资产支撑。
- 2025 重点发展:「Endgame」重构计画推动中,MakerDAO 将转型为模组化协议Sky Protocol,导入AI 参与治理与社群分权DAO 子系统。
- 最大供应量: 1,005,577 颗(总量稀少,治理影响力极高)
Maker Protocol 是一个借贷平台,允许用户发行与美元软挂钩的DAI 稳定币,并且仅支援提供基于以太坊的资产作为超额抵押的用户发行DAI。这为通常在以太坊上运行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层。它允许任何使用ETH 区块链并拥有MetaMask 钱包的投资者以原生货币DAI 的形式借款。
MakerDAO 已经进行品牌重塑和代币交换,更名为Sky Protocol。 Sky Protocol 是一个由MakerDAO 更名而来的新专案。此次更名是MakerDAO 「终局」计画的一部分,旨在改善协议的治理结构和代币经济。
6、Ethereum Name Service(ENS)
- 定位: ENS 是一套基于以太坊的命名系统,用户可将复杂的钱包地址转换为易记文字(如yourname.eth),提升使用者体验与品牌识别。
- 与以太坊关联: ENS 是完全建立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系统,其名称注册与更新都经由以太坊交易完成,并以ERC-721 NFT 型态表示拥有权。
- 应用场景:个人钱包名称、自订企业识别、DApp 登入、链上社交ID,广泛应用于NFT 与DAO 领域。
- 2025 重点发展:推出ENS v2,将支援Layer 2 命名解析与跨链整合,扩展ENS 作为Web3 多链身份标准的定位。
- 最大供应量: 100,000,000 颗(全数释放,持有人为社群主体)
以太坊域名服务(ENS)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可扩展、去中心化的开放命名系统。它将钱包地址和元资料等不可读资料转换为简单的ENS 域名,例如“***.eth”。最初,它只能使用基于以太坊的「.eth」域名,但现在它支援整合使用包括「.eth」在内的DNS 名称(.com/.org/.io)。
ENS 地址使用ERC-721 代币标准以NFT 形式发行,因此可以在NFT 交易所进行交易。最昂贵的ENS 地址是paradigm.eth,以411 ETH 的价格售出。
ENS 是Ethereum Name Service 的治理代币,用于管理协议并影响.eth 地址和价格预言机的定价。
7、0X(ZRX)
- 定位: 0X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开放协议,旨在打造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流动性市场的标准协议,提供安全且无需信任的资产交换服务。
- 与以太坊关联: 0X 完全依赖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运行,作为以太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交易层基础设施,支援多种ERC-20 代币交易。
- 应用场景:透过协议支持去中心化交易所、闪电交换、流动性池与市场制造,促进加密资产的自由流通与交易效率提升。
- 2025 重点发展:强化Layer 2 解决方案整合以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跨链交易协议扩展,并提升协议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
- 最大供应量: 1,000,000,000 颗(通膨有限,逐步释放)
0x(0x 协议)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协议,旨在实现无需许可的点对点资产交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0x Launch Kit 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并收取服务费。
与许多其他以太坊去中心化交易协议不同,0x 同时支援同质化代币( ERC-20 ) 和不可同质化代币(ERC-723)。这意味着它可以用于各种资产的无许可交易,并支援透过十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式买卖和交易大多数以太坊资产。
0x 协议可应用于广泛的用例,包括eBay 风格的数位商品和服务市场、场外交易柜台、DeFi 协议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8、Status Network(SNT)
- 定位: Status Network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即时通讯与移动浏览器平台,结合讯息传递、加密钱包和DApp 浏览器于一体,旨在提升用户隐私与Web3 体验。
- 与以太坊关联: Status 利用以太坊区块链实现身份验证、讯息加密及DApp 互动,作为以太坊生态中重要的用户入口与沟通工具。
- 应用场景:支持去中心化聊天、点对点支付、DApp 探索及治理投票,促进社群互动与去中心化金融的普及。
- 2025 重点发展:持续优化用户界面和体验,加强跨链互操作性,并扩展治理功能以增强社群参与度。
- 最大供应量: 6,804,570,163 颗(通膨控制稳健)
Status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提供去中心化通讯和数位钱包服务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且私密的沟通和交易环境。
由于Status Network 以P2P(点对点)格式传输讯息,因此网络上发生的互动无法被除参与方以外的任何人确认。
除了讯息传递之外,Status Network 还可以执行小额支付、数位资产交易等。 SNT 币是Status 平台上使用的一种加密货币。
9、Polygon(MATIC)
- 定位: Polygon 是打造以太坊多链系统的解决方案,承袭以太坊的安全性与开放性,并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二层架构,扩展以太坊的可用性。
- 与以太坊关联:作为以太坊的附加层,Polygon 并不改变原链结构,而是透过侧链及Layer 2 技术提升交易速度与降低成本。
- 应用场景:主要服务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 交易及物联网(IoT)等领域。
- 2025 重点发展:持续优化Plasma 和Rollup 技术,进一步提升交易吞吐量与安全性。
- 最大供应量:约10,326,838,971 颗
Polygon 有效地将以太坊转变为一个成熟的多链系统(即区块链互联网),具有以太坊的安全性、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和开放性,类似于Polkadot、Cosmos 和Avalanche 等其他系统。
Polygon 自称是一个二层网络,这意味着它充当以太坊的附加层,并不试图改变原有的区块链层。 Polygon 顾名思义,其形状和用途都呈现多边形,并承诺为建构物联网提供一个更简单的框架。
10、Immutable X(IMX)
- 定位说明: Immutable X 是专注于以太坊二层的NFT 和游戏代币,并结合AI 技术提升游戏图像生成,打造高效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 与以太坊关联:作为第2 层解决方案,IMX 支持以太坊智能合约,专注于NFT 交易的零手续费和高速确认。
- 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NFT 市场、区块链游戏以及人工智慧驱动的数位资产管理。
- 2025 重点发展:扩大AI 与游戏生态合作,提升平台用户体验及交易规模。
- 最大供应量: 2,000,000,000 颗
Immutable X(IMX)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第2层扩容解决方案,专注于提供零手续费、快速且环保的NFT交易平台。它利用零知识证明(zk-rollup)技术,大幅提升交易速度与降低成本,并且不牺牲以太坊主网的安全性。
Immutable X 主要服务于NFT 市场和区块链游戏,致力于打造更便捷且可扩展的去中心化数位资产交易体验。
随着以太坊升级陆续落地,以上这些二层生态币种将持续受益,成为投资者在以太坊升级浪潮中的重要关注标的。
以太币竞争对手及解决方案
虽然以太坊(ETH)在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多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币种往往在交易速度、手续费、扩展性等方面寻求突破,并且致力于解决以太坊目前面临的拥堵与高费用问题。
例如,Solana(SOL)以超高速交易和低成本闻名,成为DeFi 和NFT 领域的重要选择;Polkadot(DOT)强调跨链互操作性,促进多链生态系统的融合。除此之外,Avalanche(AVAX)、Binance Smart Chain(BSC)等也都在积极扩展自己的生态圈,争夺市场份额。
这些竞争对手的兴起,促使以太坊持续推动升级与扩容方案,如Eth2.0 和Layer 2 解决方案,以维持其在区块链生态中的领先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值得注意的Layer 2 币。
1、Arbitrum(ARB)
Arbitrum 采用Optimistic Rollup 技术,是目前交易量与总锁仓量(TVL)最高的Layer 2 网络之一。支援多种DeFi 协议与桥接服务,是链上活跃度极高的解决方案。
2、Loopring(LRC)
Loopring 是基于以太坊的Layer 2 解决方案,专注于ZK-Rollup 技术的支付与去中心化交易。该协议针对DeFi 领域提供更直觉、高速且低成本的交易体验,有望吸引更多用户与协议导入其Layer 2 架构。
3、Mantle(MNT)
Mantle Network 是首个采用模组化架构的Optimistic Rollup Layer 2 网络,强调防诈骗与高效资料可用性。目前,Mantle 拥有20 万以上活跃用户,并已启动「Mantle Journey」等奖励计画吸引用户参与,为生态成长铺路。
4、Starknet(STRK)
Starknet 是基于STARK 证明的ZK-Rollup Layer 2 区块链,提供高吞吐量与低手续费的交易环境。 STRK 作为实用型代币,用于支付交易费、治理投票及网络参与奖励。
这些Layer 2 币种在以太坊可扩展性议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Denkun 升级与更多应用落地,它们的市场地位与价格表现都备受期待。投资者若希望参与以太坊的未来发展,不妨持续关注这些潜力币种的技术进展与生态发展。
以太坊系列币未来展望
以太坊自2015 年推出以来,已发展为去中心化应用与智能合约的核心平台,并孕育出庞大的生态系统。随着Denkun 升级与Layer 2扩容技术的成熟,整个以太坊系列币正朝着更高速、更低成本、更友善开发者的方向迈进。
2025 年之后,我们预计将看到以下几个明显趋势:
- 链上治理与自动化金融(DeFi)融合加深:像Cardano、Arbitrum 等链上治理机制将逐渐普及。
- 区块链游戏与NFT 再升级: Immutable X、Starknet 等专为游戏与数位资产设计的协议将发挥更大价值。
- ZK技术主导扩容发展: Loopring、Starknet 等基于ZK-Rollup 的协议将成为主流,改善效率与隐私。
- EVM 相容性主导应用迁移: Mantle、Polygon 等Layer 2 网络将继续吸纳大量DApp 与开发者资源。
整体而言,这些系列币正在与以太坊形成共生网络,而非单一取代。各币种的互补特性将强化整体Web3 生态的韧性与可扩展性。
以太链币种投资前景与风险评估
从目前来看,以太坊生态币成长潜力大。多数生态币(如MATIC、ARB、IMX 等)直接受惠于以太坊扩容需求,应用面广泛。此外,Polygon 与Google Cloud、Immutable X 与各大游戏公司合作频繁,生态利多不断。加上大部分系列币均已上架Binance、Coinbase、OKX 等,流动性佳。
然后,以太坊生态币也存在以下风险:
- 市场竞争激烈: Solana、Aptos 等非以太坊系链强势崛起,抢占开发者与资金。
-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部分Layer 2 链仍面临安全与去中心化平衡难题。
- 代币经济模型不同:某些币种如MNT、STRK 发行量较大,短期内可能面临抛压风险。
- 监管不确定性:全球各地对加密资产监管政策仍具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整体表现。
若你看好以太坊的长期发展,以太坊生态币提供了多元化参与方式,适合中长期分批布局。但需谨慎挑选币种、设定止盈止损点位,并持续关注项目进展与整体区块链趋势。
常见问题FAQ
Q:以太坊生态币跟ETH 有什么不同?
A:ETH 是以太坊的原生货币,而生态币是建立在其区块链之上的其他代币,功能与定位不一样。
Q:哪个以太坊生态币最适合新手投资?
A:建议从LINK 或AAVE 这类已有实际应用且市值稳定的代币入手。
Q:这些代币能在台湾交易所买到吗?
A:部分大型币种如ETH、LINK、ADA 可在MaiCoin、BitoPro 等台湾交易所购买,但大部分仍需透过Binance、BTCC、OKX 等海外平台。
Q:我该怎么追踪这些币的消息?
A:可以使用CoinGecko、DappRadar、DefiLlama 等工具追踪生态币发展与市值。
总结
以太坊系列币不仅代表了以太坊技术的力量,也象征着数位经济的新未来。从智能合约本体(如ETH、ADA)到扩容协议(如MATIC、ARB、IMX)、再到预言机、身份系统与Layer 2 解决方案,这一个生态网涵盖了DeFi、NFT、治理、安全等多元领域。
随着Denkun 升级与ZK/Rollup 技术深化,整体架构更快速、高效且经济。投资者应关注技术落地与生态互动,但切勿忽略风险控管,选择自己熟悉的币种进行分批布局,是参与Web3 崛起的良好方式。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ytf/33344.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