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Crypto监管框架全面解析,美股全数上链老牌DeFi起飞?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重磅推出名为「Project Crypto」的全新监管计划,从保守、严苛的监管角色,瞬间转型成全力支持区块链创新的辅助单位。

知名研究与经纪公司Bernstein 认为,Project Crypto 计画是「美国监管机构有史以来最大胆且最具革命性的加密愿景」,不仅将重塑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从「线上」(Online)进化到「链上」(Onchain),还有望让美国成为全球区块链金融的中心!

呢就来深入探讨Project Crypto 的核心内容、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传统金融市场、Project Crypto 的核心内容以及对数字资产市场的影响,以及这项计画如何改变华尔街与美国资本的游戏规则!

从梧桐树到区块链:不断演进的金融市场

回顾美国的金融史,一路走来其实就是一段创新与适应的过程。 1792 年,一群股票经纪人在纽约的一颗梧桐树下签订协议,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原型自此诞生;而到了1960 年代,清算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交易塞车的问题;而1990 年代的电子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现代化。

如今,距离区块链技术问世将近17 年后,终于有机会在主流金融体系中发挥所长,而且可能将彻底改变金融市场的底层架构!

区块链技术将彻底改变股票市场的交易逻辑

举例来说,过去股票交易需要透过券商下单、再由交易所撮合、结算公司处理交割,整个过程最快也得花上两三天。你在券商下单买卖股票时,交易的撮合几乎都是即时完成的,几秒内就能看到成交结果,让你以为整个流程非常高效。但背后的「交割」与「结算」仍然大幅仰赖T+2 制度,整体流程仍需2 个工作天。

但区块链系统允许「即时结算」──你下单成交的同时,资产与款项就能同步转移,等于跳过了所有中间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SEC 现任主席Paul Atkins 在2025 年7 月底的演讲〈从梧桐树到区块链:美国在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中表示,美国不能只是紧跟全球脚步,而是要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演进的主导者!

SEC 的监管转向:全面拥抱区块链技术

过去积极争取数字资产监管权限的单位——SEC 在前主席Gary Gensler 的领导下,对加密货币采取相对严格的监管立场,认为许多数字资产应被视为证券,并适用传统的证券法规。

然而,这种「类比时代」的监管方式被批评为过于僵化,导致许多加密货币企业选择离开美国,转向监管环境更友善的地区,如新加坡或瑞士。

川普就职后,立场一向亲加密货币的Paul Atkins 带来全新的气象,从撤销对Coinbase 的诉讼开始彻底转型,Atkins 认为,现行的监管框架不应受限于过去的思维,而应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求。他强调,美国的资本市场必须升级,从「线上」(Online)进化到「链上」(Onchain),以迎接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机遇。

这也正是SEC 作为监管机构,带头推出全新监管框架「Project Crypto」主要原因之一!

Project Crypto 改革起点:总统顾问团报告

2025 年7 月,美国总统所属的「数字资产工作小组」(President's Working Group,简称PWG)发布了一份长达160 页的报告,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内容涵盖如何明确区分稳定币的类型、建立认可的交易平台制度,以及推动证券市场的代币化发展等。 SEC 所推出的Project Crypto,正是根据这份报告所提供的方向,开始进行制度性的政策规划。

Project Crypto 核心内容

重新分类定位数字资产

「Project Crypto」的一大目标是重新定义数字资产的分类,为数字资产提供更清晰的监管框架。

Atkins 表示,过去对数字资产的定义过于模糊,特别是使用Howey Test(美国判断证券的标准)来判断项目的是否属于证券,不但相当模糊,也阻碍了资本的流入。

新计画将数字资产明确分类为以下几类:

・数字商品(Digital Commodities):如比特币(Bitcoin)等,主要作为交易媒介或价值储存。

・稳定币(Stablecoins):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数字货币。

・数字收藏品(Digital Collectibles):如非同质化代币(NFT),用于代表独特资产。

・代币化证券(Tokenized Securities):将传统证券(如股票、债券)转化为区块链上的代币。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厘清监管范围,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明确的合规指引。其中Bernstein 分析师指出,如果有望顺利推行,将会吸引更多华尔街和科技公司开发代币化证券,不需要再依赖离岸结构。

简化经纪交易商的监管要求

另一项重大改革是允许经纪交易商(Broker-Dealers)在获得单一许可证后,即可提供涵盖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全面服务。

过去要提供加密货币相关服务,需要分别获得州级和联邦级的批准,流程复杂且耗时。 「Project Crypto」提出了「Reg-Super App」的概念,允许交易平台整合交易、质押(Staking)、借贷(Lending)和稳定币等功能,实现无缝的金融服务。

这种监管简化将大幅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加密货币平台融合。例如,投资者可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时进行股票交易、加密货币质押和稳定币支付,无需在多个监管框架间切换。

拥抱链上金融基础设施

而「Project Crypto」最激进的面向,在于全面支持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 SEC 计画修订过时的法规,以适应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的运作需求。包括:

・自动化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s, AMM):允许使用演算法运作的交易池在受监管的环境中运作。

・代币化借贷协议(Tokenized Lending Protocols):支援区块链的借贷系统,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和效率。

・全天候市场与即时结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实现24/7 的市场交易,并大幅缩短结算时间,从目前的T+2(交易日加两天)缩减至即时结算。

Bernstein 认为,这些改变将重塑资本市场的结构,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护城河」,为新参与者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同时,跨资产抵押化(Cross-Asset Collateralization)将有望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与CFTC 协作,同步启动Crypto Sprint 计画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8 月,另一大金融监管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宣布开放注册期货交易所并推出现货加密合约。

这项政策象征SEC 与CFTC 正积极整合双方的监管范围,展开名为「Crypto Sprint」的合作计画,目标是落实PWG 报告中的建议,建立明确又协调的监理框架,让整个加密产业有更清楚的游戏规则可遵循。

Project Crypto 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数字资产创新企业回流

过去严格的监管环境迫使许多加密货币企业将业务转移到海外,美国因此错失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先机。

「Project Crypto」透过放宽法规限制,预计能够吸引企业回流美国,带动国内创业热潮。而随着监管环境逐步改善,美国有望成为全球区块链金融的中心,吸引来自华尔街和矽谷的资金与人才。

促进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的融合

「Project Crypto」不仅为加密货币企业开辟了新路,也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了参与数字资产市场的机会。

例如,银行和经纪公司可以更轻松地推出代币化证券产品,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这种融合将推动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提升市场效率与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透明性和效率,Project Crypto 让链上金融系统实现即时结算,减少中介的参与并降低交易成本。除此之外,去中心化金融平台的公开帐本特性,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减少欺诈和操纵的风险。

加密货币产业与市场的初步反应

华尔街与矽谷态度乐观

知名投资银行Bernstein 表示,这是SEC 有史以来对加密产业最友善、最具战略性的计画。 Bitwise、Andreessen Horowitz 等机构也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将评估是否在美国重新设立加密募资业务与注册平台。

投资人看好相关DeFi 币种与基础设施代币

消息曝光后,Coinbase 股价在48 小时内上涨超过15%,而Chainlink、Uniswap、Aave 等主打去中心化应用的代币亦微幅上涨。市场普遍认为,若DeFi 与代币化成为美国主流金融的一环,相关基础建设代币将是最大受益者。

笔者观点

SEC 的「Project Crypto」可以说是代表着美国金融监管的一次重大转型,从重新定义数字资产、简化经纪交易商许可,到建立链上金融基础设施。如今不只行政和立法单位,就连监管单位也开始全面拥抱区块链技术。

Bernstein 分析师Chhugani 认为Project Crypto 将打破现有的监管壁垒,让新参与者有机会在证券市场中发挥创意,不只会改变美国的金融生态,还可能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

正如Atkins 在演讲中所说:「从梧桐树的叶子到区块链的帐本,创新的风仍在吹动。我们的任务是确保美国继续引领这场金融革命。」

不过,即使监管框架顺利推行,还是得看后续传统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接受程度,大型机构的行动将直接影响「Project Crypto」是否成功。虽然华尔街对代币化证券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转型过程可能需要一段阵痛期,后续落地执行成果值得持续关注。

但可以确定的是,Web 3 的普及确实来了。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DeFi/33636.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