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全球稳定币的监管逻辑


2020年10月13日,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发布了一份对「全球稳定币」规则进行有效监理的安排(Regulation, Supervision and Oversight of “Global Stablecoin” Arrangements)的最终报告和高级别建议(下称:「相关安排」)。本文有鉴于在当下全球化时代,资金跨国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其中尤以各国竞相开始数位货币发行之调查和研究工作,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一种新型态的跨国货币势将出现在人们面前,基此,通过对「相关安排」的初步了解,期使吾人能近观国际上规范数位货币之基本逻辑。

全球稳定币(Stablecoins)的特征及其稳定机制

稳定币通常系指基于维持稳定价值的加密资产(crypto-asset)而言;相对于指定资产(specific assets)或资产池(pool of assets)或一篮子资产(basket of assets);目前稳定币的设计反映了两种被广泛使用的机制:(1)资产连接型(asset-linked stablecoin);(2)演算法(Algorithm-based stablecoins)型或者是(3)混合前两种机制的型态;前者是指通过与资产挂钩的稳定币,目的在于将有争议的稳定币与实物或金融资产(包括加密资产)相链结以稳定其价值;至于后者,则系基于演算法,即透过供给反应实质需求的协议(protocols)来稳定其价值。

全球稳定币的跨域挑战(Cross-border challenges)

全球稳定币相关安排(GSC arrangements)以及在安排中提供各种功能和活动的实体如何轻松地跨界运作以及对其活动进行重组或重新配置,挑战了管辖层面的监管和执法有效性的问题。在一个司法管辖区发行线上稳定币可能易于在另一司法管辖区发行。与稳定币安排中使用的技术和基础架构相关的运营和网络安全风险可能会影响稳定币在多个管辖区的运营。因此,基于稳定币相关安排来开展活动的所有司法管辖区的监理机构,都应该关注支撑运营和基础设施的治理安排。

全球稳定币固有的风险

如果全球稳定币被广泛用作通用的价值存储和作为支付手段,则即使其价值出现适度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使用者财富的重大波动。

此外,如果广泛用于支付,安排中的任何运营中断都可能对经济活动和金融系统运作造成重大影响。如果使用者依靠稳定币进行定期支付,则重大的运营中断可能会迅速影响实体经济活动,例如通过阻止汇款或其他支付等情事。

至于金融机构的曝险(risk exposure)方面,则可能会增加规模并改变其性质,尤其是如果金融机构在稳定币安排中扮演多个角色,例如:作为经销商(resellers)、钱包提供商( wallet providers)、经理(managers)或储备资产的保管人或受托人(custodians/trustees)等,多重角色将有导致道德风险的问题。

最后,大规模使用全球稳定币可能会放大信用效应(confidence effects)。对信任效应的更高敏感度也可能反映了将稳定币用作价值存储或支付方法的程度。

上述这些渠道也可能会相互作用。例如,付款中断可能会导致信心进一步下跌,进而可能导致其被进一步赎回和价格的崩盘,从而加剧财富效应(指由于货币政策实施引起的货币存量的增加或减少对社会公众手持财富的影响效果;见智库百科)。

全球稳定币固有的监管漏洞

第一类漏洞涉及稳定币安排中的传统金融风险,如市场、流动性和信贷风险。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其储备资产的选择和管理,特别是可以或接近现行市场价格清算资产的程度。

第二类漏洞涉及稳定币安排基础架构的治理、运营和设计中潜在的脆弱性,包括其分类帐以及验证使用者所有权和稳定币转移方式。

第三类漏洞与使用者用来存储私钥(private keys)和兑换币(exchange coins)的应用程式和构件有关。例如,由于存在钱包或交易所的操作事件(operational incident),此类漏洞可能会变得很明确。受影响使用者的范围可能取决于关联提供商的市场份额,以及其为不同司法管辖区的使用者提供服务的程度。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Stablecoin/6730.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