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非技术者的入门课:什么是比特币?

第一次我写中本聪的比特币论文解读是以技术角度出发,说明比特币是如何实现的,例如防伪机制、挖矿奖励、工作量证明。周末我重看了一次这篇论文,发现自己写了其他12篇区块链主题后,我对论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今天我会打破比特币论文在技术上的分段叙述,改以实际的情境来解释比特币解决了我们生活上的哪些问题。这样的叙述方法,更适合非技术背景的人理解比特币、区块链。

如果你身边也有初学的朋友,我推荐你可以和他们分享这篇内容,作为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入门文章。

比特币、区块链的起源

中本聪是比特币(Bitcoin)的发明者,他在2008 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以及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

你可以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关系,想像成网际网路和Gmail 的关系一样。网路不仅只能让我们用Gmail 寄送电子邮件,区块链也不仅只能创建比特币。

现在也有同样采用区块链来做的加密货币,例如莱特币(Litecoin)。因此比特币不是唯一一种加密货币,就像Gmail 不是唯一一种电子邮件服务一样。但比特币是目前各种加密货币中,知名度、市值和可流通性最高的一种。

这里不讨论价格,如果你关心价格的话可以点这里,就能看到现在一枚比特币约价值多少美金。我更关心比特币解决了哪些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为价值是相对于价格更不容易改变的长期指标。

两个相反的世界

我把日常生活切分成网路世界、实体世界两种不同的场景。这两个世界传递价值的方式,恰好相反;实体世界是以「交换」的以物易物为主,而网路世界则是先天以「复制」的创建副本为主。

例如我在LINE 上传送一张旅游照片到群组,其实是在群组上创造一张照片的复制品,我自己手机内的照片并不会消失。「复制」就是在网路世界中传递价值的方式。

不过,「复制」的逻辑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不适用的,例如金钱交易。我在购物网站上购物结帐的时候,并不是复制我帐户内的钱给对方,而是拿钱去「交换」物品;因此,我帐户内的存款金额,必须在对方收到钱的同时被扣除,才算达成以物易物的交换。

复制的问题在现实世界面对面交易时并不存在,例如我们去买50 岚的时候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确保银货两讫的「交换」。

但如果想在「复制」为主的网路世界中达成「交换」,就必须由金融机构作为这笔线上交易的公正中间人,负责确保花掉的钱确实有被从甲方帐户扣掉,而收到钱的乙方帐户数字也确实增加了。

这个确保「甲方的钱转到乙方帐户的交换过程」得透过银行或VISA,经过几天的「清算」流程才能完成。也就是每天下午3 点,银行拉下铁门之后在做的事情。

万一清算过程出错,金融机构没有把甲方花掉的钱扣除,那就是「交换」失败。同一笔钱出现在甲乙两方的帐户中而产生的「复制」问题,在中本聪的论文里面称为重复花费(double-spending)。

为了避免重复花费,银行必须精准且正确的在交易时间结束后,尽快的清算每笔交易。

比特币的创新:交易即清算(payment is settlement)

银行把清算的结果保存在自家的「帐本」内。因此目前各家银行(尤其是跨国、跨体系)在同步彼此帐本的过程,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时间的工作,也因此提高了交易手续费。

用比特币进行线上交易与传统交易的最大不同,就是比特币把银行原本在下午3 点前的「交易」和下午3 点后的「清算」,用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发生的当下一并完成了。

因此比特币除了解决过去没有金融机构负责清算,就无法进行线上交易的问题(因为可能出现复制的状况)。而且收款方可以在几分钟内马上收到汇款,不需要等待几天的银行清算流程来确保「交换」的发生,还能省下高额的交易手续费。

清算比特币的帐本不是保存在特定金融机构,而是保存在网路上的每一台电脑内。比特币帐本的分散保存方式,是区块链的重要设计,目的是防止帐本被有心人士恶意修改而造成混乱。

到目前为止,我解释了比特币让我们可以在没有银行担任中间人(负责清算)的时候,也能在网路世界进行「交易」而不会变成「复制」。比特币在2008 年被提出恰好是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大众对金融机构丧失信心的时候。

因此比特币不需要银行就能让用户直接在线上交易,在当时看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why/1703.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