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表明,企业囤积比特币的热潮可能正在降温。K33 Research 的最新报告显示,每四家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持有的上市企业中,就有一家目前的交易价格低于其加密资产持有量的净资产价值(NAV) 。突显出投资者对这些所谓的「比特币代理股」(Bitcoin proxies) 的热情正在冷却,这可能会抑制他们在市场波动中继续大量收购数位资产的能力。
估值数据呈现严峻情况
据该报告的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上以比特币作为储备的上市公司市值对净资产价值倍数(mNAV) 的平均值已从4 月份的3.76 暴跌至2.8,其中小型公司首当其冲。以NAKA(KindlyMD 与Nakamoto Holdings 的合并实体)为例——其市值从峰值暴跌了96%,mNAV 倍数从高达75 急剧降至仅0.7 。
即使是重量级企业也未能幸免,作为比特币储备的典范— Michael Saylor 的Strategy 的溢价已侵蚀至1.26,是自2024 年3 月以来的最低点,将限制了他们透过股权发行进一步购买比特币的能力。其他表现不佳的公司包括由Tether 支持的Twenty One 、 Semler Scientific 和The Smarter Web Company,它们的倍数都跌破了1.0 。
企业购买力放缓与市场结构性挑战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种溢价的消退不只是一个估值上的怪现象,它是一个结构性的障碍。正如K33 研究主管Vetle Lunde 所指出的,当交易价格低于NAV 时,发行新股将会造成稀释,因为所出让的股权价值高于公司实际收到的比特币价值。
这将导致企业买币速度放缓。
这些公司9 月份平均每日比特币购买量仅为1,428 BTC,尽管总计的上市公司持仓量已突破100 万枚BTC,但这是自5 月份以来的最弱表现。这种紧缩将责任转嫁给了来自现货ETF 和散户投资者的有机需求,如果持续的通货膨胀或升息担忧等更广泛的经济逆风持续存在,这可能会考验比特币的韧性。
市场展望与投资者考量
研究主管Vetle Lunde 的看法是务实的,他指出,纯粹的比特币储备机构不应享有溢价,因为存在手续费和复杂结构所带来的拖累。然而,利用加密货币实现营运优势的公司(例如支付处理商或矿企)可能会逆势而上。
在这不断成熟的加密货币环境中,这份报告表明,以加密货币作为资产储备的企业的「轻松赚钱」阶段正在消退。着眼于比特币敞口的投资者可能应该转向直接持有或多元化工具,以免这些代理股成为负债多于杠杆。
在比特币徘徊于近期高点之际,真正的考验将是这次估值重置是否会在全球各地的企业董事会中引发对数位资产的更广泛重新评估。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zixun/34395.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