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d RugPull?SpaceX与 OpenAI股权代币遭下架

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发行的 SpaceX 与 OpenAI 股权代币突遭改名与流动性池清算,引发 Rug Pull 争议,甚至牵动立陶宛央行调查。这是测试,还是圈套?代币化金融产品的监管的灰色地带再次被放大。

股权代币只是测试?Robinhood 股票代币化争议延烧

上周,Robinhood 在以太坊 L2 Arbitrum 上部署了名为 $SPACEX (SpaceX) 与 $OPAI (OpenAI) 的股权代币,并于 Uniswap 建立流动性池,让用户能以 ETH 或 USDC 参与交易。

然而,在未发布任何正式公告的情况下,这两种代币突然被更名为「Demo Token 1」与「Demo Token 2」,随后合约被升级、两代币双双遭到销毁,购买两代币的用户只能自担损失。

韩国用户 @Ape_from_Korea 在 X 平台率先揭露此事,质疑 Robinhood 以测试之名掩饰其 Rug Pull 操作:

若这只是测试,你们就不应该公开网路 Arbitrum 上进行测试、不应该以「SpaceX」的名称吸引散户投入资金、更不应该重新命名或销毁那些你卖给人们的代币,就好像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一样。

他批评,Robinhood CEO Vlad Tenev 甚至还亲自发文担保 OpenAI 代币是「官方股票」,如今在受到监管关切后竟草率改名甚至销毁,试图撇清关联。

链上证据难辩:代币价值强制归零、用户蒙受损失

根据 Arbiscan 链上纪录,SpaceX 的原始代币地址、OpenAI 的原始代币地址,皆由 0x44c7 开头地址创建,并由另一 0xE485 开头地址建立流动性池。

随后,流动性池被关闭,其中价值数十万美元的资金被清算并以 Circle Mint 的方式兑现转出,接着合约升级,原先持有两代币的用户,其代币价值便遭到抹去。


更让人质疑的是,事后 Robinhood 又透过另一个被标记为「Robinhood: Deployer」的新地址,重新铸造了名称相同且数量一致的新版 SpaceX 与 OPAI 代币,引发更多混淆与不信任。

若这些都是测试,那么为什么能够一再以真实品牌命名并放任用户资金进入,甚至在事发后面对用户的损失毫无补偿或公告?

Robinhood 乌龙还是故意设局?

@Ape_from_Korea 对此提出两种 Robinhood 可能的说法:

  • 善意失误:Robinhood 团队或内部人员误将开发测试部署在主网,导致意外造成资金损失,未来将根据持有量补偿受害者。

  • 恶意收割:团队早有预谋,利用企业知名度吸引投资者进场,再快速兑现套现并销毁代币,是为典型 Rug Pull 操作。

不论哪一种,Robinhood 至今未有明确声明、也未就用户资金损失给出处理方案,发文者对此也不排除用户向美国与欧盟监管机构提出诉讼。

加密 KOL 何币也直言:「Robinhood 牌照是立陶宛发的,也开始查了。提供不了真实的股份,就是误导用户,就是一个迷因币而已。」

假股权真噱头:代币化产品监管仍待落实

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RWA) 浪潮下,链上股票成为备受期待的创新应用。Robinhood 作为全球知名券商,如今涉入这起代币风波,无疑为整个市场蒙上一层阴影。只盼若真是测试失误,能有相应的说明与赔偿措施。

此事件也再次提醒用户,即便品牌再大,涉及链上的每一笔投资,风险与收益永远并存。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3110.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