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准会(Fed)宣布,即将结束一项自拜登(Joe Biden) 政府时期启动、专门针对银行加强加密监管与金融科技活动的计划,代表Fed 要把过去两年累积的相关的监管理解与实务经验,重新整合回一般的日常监管流程。同时呼应近期美国监管机构陆续释出新规,态度转趋开放,让银行能更明确地提供加密相关服务。
矽谷银行倒闭后,加密监管计划随即启动
2023 年,矽谷银行等三家与加密产业相关的美国银行相继倒闭,促使监管机构提高警觉。 Fed 同年设立「新型活动监督计画」(Novel Activities Supervision Program),针对银行涉及的数位资产与区块链业务加强监管。
这项计画的目的,是帮助监管单位更全面掌握加密相关风险来源与控管方式,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声誉风险不再列入调查
到了2025 年,Fed 表示已对加密与金融科技活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逐步累积风控经验。今年6 月,Fed 宣布在银行检查项目中,将「声誉风险」 ( Reputation Risk ) 移除。
Fed 所定义的声誉风险,指的是因负面舆论导致银行业务形象受损,甚至引发昂贵诉讼的潜在风险。然而也有许多银行业者表示,这类风险评估通常涉及主观判断,导致一些有合法但不被监管人员认可的业务行为受到处分。
然而,许多银行业者表示,这类风险评估通常涉及主观判断,导致一些虽合法、但不被监管人员认可的业务行为受到处分。对此,Fed 最终决定让「声誉风险」退场,将重点转向可量化的财务风险指标。
政策回归常态,加密业务与传统业务并轨
时间来到7 月,美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联准会(Fed)、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与货币监理署(OCC) 发布「加密资产托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在提供托管服务时遵循法律与风险控管规范,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官方强调,这不是新增义务,而是更务实的操作准则,方便传统银行进入加密托管业务。
随后在8/16,Fed 宣布终止自2023 年启动的「新型活动监督计画」,将相关监管经验纳入日常检查流程。意味着银行无论是托管、贷款或稳定币发行等流程与传统金融业务一致,不再需要额外审查。此举延续了2025 年以来放宽监管的趋势,例如4 月已撤回「银行新展开加密业务需事先批准」的规定,FDIC 与OCC 也同步跟进。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qfx/33860.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