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是什么?加息一码是多少?美国历史加息数据及分析

如果最近你有在关注新闻就会发现,各国加息的新闻频频发出,尤其是美国联准会Fed加息影响股市的新闻不断报导。加息或降息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新闻,也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你的借钱产生的影响,还会对工作报酬、购买商品、投资等等都会产生影响。

本篇文章就来讲讲加息、降息有关的知识,以及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应对当下加息的形势,并且该做如何合理化配置投资组合。

加息/降息的单位?什么是加息/降息?

加息是指提升基准利率,降息的意思则是反过来降低基准利率。无论加息还是降息,都是央行控制货币数量的一种手段,也反映出央行对利率的态度。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控制对社会层面的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物品价格和劳动力市场。

▶ ▶加息/降息操作原理

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以美国中央银行联准会(美国联邦准备系统,Fed)的操作为例。

当国家经济放缓或者停滞时,Fed会降低隔夜拆借利率,使银行们能以较低的利率相互借款。因此银行们就可以再以较低的利率借给个人或商业机构。这样就会创造出一种较低的利率环境,鼓励消费者借贷。

反之,当经济环境出现恶性通膨时(例如现如今的美国就是这样的情况),Fed会提高利率,因此银行无法以较低的利率借到钱从,而也会收紧对公众的借款,即提高借款利息。而这时较高的借款利息会降低消费者的支出。

每个国家加息和降息的手段不一样,我们刚刚举的美国央行,是通过调整隔夜拆借利率来控制利率目标,加息会直接提升大众的借贷成本。

▶ ▶加息/降息的主要区别

 

降息

加息

定义

降低利率

提升利率

经济环境

经济萧条或衰退

市场热钱过多,通膨过高

目标

鼓励公众消费,刺激经济

让借款成本更高,抑制投机热钱

政策态度

宽松,鸽派

紧缩,鹰派

资金

借款人:成本降低

贷款人:收益降低

借款人:成本升高

贷款人:收益升高

决策者

中央银行

加息一码是多少?

一般我们会使用“基点”、“半码”、“一码”等专有名词来说加息或降息的数据。这里来简单的了解下:

  • 基点(Basis Point,简称BP)是以0.01%为单位,例如50个基点,换算成百分比就是0.5%(0.01%x50)

  • 加息半码是增加12.5个BP,换算成百分比则是0.125%(0.01%x12.5)

  • 加息一码是增加25个BP,换算成百分比是0.25%

懂了这几个定义,相信大家就能自己推出1.5码、2码、3码分别是多少。像联准会在去年6月、7月、9月、11月分别加息3码,我们就可以知道分别加息0.75%,也就是75个基点。

为什么要加息/降息?

通过上面对加息/降息的定义解释,我们就能看出央行控制利率实际是为了刺激/减缓经济增长,使市场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 ▶【名词小贴士】:

  • 通货膨涨(Inflation):简称通膨,是指物价增长随之购买力下降。比如,去年一个苹果$1,由于通膨很严重今年变成了$2。但是我们的薪水没有变化,今年和去年都是$10。那么相对于物品价格,我们的购买力下降了。严重的通膨会使大众的购买力急剧下降,从而给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 ▶ 加息为什么可以抗通膨?

以下图为例,我们来简单解释下为什么要加息,当物价水平控制不住时,央行会进行加息,这样借款的成本就会升高。

比如以前贷款利率为1%,那么如果你借$100万,每年需要支付$1万的利息。但是当利率变高到5%,同样借$100万,每年就需要向银行支付$5万的利息,这时大众会不愿意借款,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这就意味着对市场中的商品需求减弱,需求减少势必会使商品价格降低以刺激需求。这样的方式操作下来,整体的物价水平降低就可以抑制住通膨。

加息原理图

上图中就解释了为什么加息可以抗通膨。但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当各项需求减弱的同时,企业不需要那么多人去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就会造成裁员,那么也会增加失业率,减缓经济增长,甚至会带来经济危机。因此加息虽然可以抑制住通膨,但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萧条。

▶ ▶ 什么时候需要降息?

那么央行会在什么时候降息呢?

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花钱。那么央行会通过降息的手段刺激经济。此时贷款利率很低,甚至有时候接近0%,这就意味着,大众借款花钱没有什么成本,而将钱存在银行没有很高的利息。那么无论企业还是民众就会更愿意去花钱而不是存钱。更多的需求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去工作填补需求,企业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增长。

降息原理图

例如,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席卷,美国失业率骤升。此时Fed的态度就是大幅度降息,2020年3月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区间设定在0%~0.25%。这种操作鼓励大家花钱刺激消费,两个月后,衰退结束,美国经济再次恢复增长。

影响加息的因素有哪些?

  • 经济情况

从短期来看,市场的经济情况决定了是否加息。例如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定期观察情况从而决定是否提升隔夜拆借利率,调整货币的供应量。这种方法能够调整货币的流动性以确保物价和劳动力的稳定。一般来说,当经济过热时会加息,当经济疲软时就会降低利率。

  • 通膨率增长

通膨率如果增长太高,也会提高基准利率去控制通膨。像最近美国物价疯涨,FOMC决定加息就会提升贷款利率。这种方式就会使大家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因为加息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同时不愿意借贷去消费,因为贷款成本会很高。通过货币的收紧,从而冷却热钱,降低通膨。

  • 市场需求

从长期来看,加息或降息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许多利率会和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相关联,并不取决于隔夜拆借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如果对国债的需求降低,就会推动利率升高,相反,需求较高则利率会变低。像很多信用卡贷款利率、汽车贷款、甚至是抵押贷款等产品,都是由国债的利率去决定的。

加息影响是什么?

  • 经济活动的影响

加息后,借贷的利息变高,人们开始不愿意借钱去购买大件商品,比如房子和汽车。这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同时也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的运转。不消费意味着企业需要减少支出,降低购买新设备新厂房的投入,甚至可能会裁员。这使得经济增长开始变得缓慢,企业不得不调低商品价格以刺激更多的人去购买商品。因此,加息常常被用作抑制高通膨的手段。

  • 投资市场的影响

加息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很多企业会业绩下降从而导致股价下降。尤其是高增长的公司,由于借贷成本升高,没有大量资金推动增长,股价会下跌的更严重。而债券市场则会更具吸引力,大家会认为这是一种更安全的投资选择。此时的债券价格会下跌,收益回报会提高。

  • 外汇市场的影响

加息时投资者会将注意力从股票市场转移到债券、储蓄、外汇等领域以获得更高的回报。这意味着资本很有可能对外汇的需求增加,而需求增加则会带动外国汇率的提升。尤其是当各国家的加息力度不一样时差距最为明显。

投资者在加息局势下该如何配置投资组合?

(1)投资股票

对于大众来说,加息局势下似乎不应该投资股票,而是应该将资金放置在债券中更加安全。但是华伦巴菲特缺认为,当利率高时购买股票才是正确的选择。巴菲特认为,虽然加息对股价产生的是负面影响。但是利率下降时,投资者在高利率时投资的股票却可以搭乘顺风车,股价会一路飙升的更多。

2003~2023联邦利率和标普盘走势

从历史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近20年间联邦利率(橘色线)2007和2019年2次加息,标普500(蓝色线)会随之下跌。而降息后,标普500都会迎来一波大涨幅。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策略,顺应升/降息策略投资股票,便可以像华伦巴菲特所说的,收获更高的回报率。

(2)寻找高殖利率股票

高殖利率股票也成为了近几年投资者热捧的投资标的。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加息时股价向下波动很大。除了盈利能力很可能会下降,股票估值也会降低。而高股息的股票则成为了许多投资者的更优选择。一方面,有能力派息的公司意味着更具有长期稳定盈利的能力,是一个优质的投资标的。另一方面,相对于股价在加息情况下的波动,股息更加稳定,投资者能够定期获得固定的收益。

(3)投资美元

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到,随着美国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美元对其他货币走强。尽管其他国家也大多都实施了货币紧缩政策去对抗本国的通膨,但由于美国大幅加息,抵消了其他国家的政策影响。因此,当美国加息幅度超越其他国家时,可以考虑顺势投资美元,因为此时的美元将会大幅升值。

联邦基准利率与各国汇率走势图

美国历史加息数据及分析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近5年走势图

从2019年开始,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美国联准会担心会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开始了3次一码的降息。而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袭卷全球,美国肉眼可见的出现了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因此联准会由加大降息的力度,一次2码,一次4码将利率降到了0%~0.25%的范围内。这极大刺激了美国2020~2021年初的经济发展。

美国CPI近5年走势图

而到了2022年6月,美国物价指标达到了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联准会又开始降息来抑制不可控的通膨增长。近一年的时间里,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了近5%。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小幅提升利率。

日本历史加息数据及分析

2017~2023年日本十年公债殖利率及殖利率区间走势图

和美国不同,日本近几年的策略则是不加息,试图通过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到了2023年事情出现了一些变化,2022年底日本央行宣布将公债殖利率区间(YCC)从正负0.25%扩大一码至正负0.5%。这种调整其实就是日本的变相加息,通过扩大区间来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态度从量化宽松到稍稍紧缩。而此消息也影响了汇率的走势,日圆兑美元大幅升值。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tzfx/24155.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