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近期飙破历史新高,直逼12万美元大关。此波涨势除机构资金涌入,也受美国即将到来的「加密周」影响。这周将审议多项法案,为加密货币建立监管框架。
发生什么事?
比特币近期突破历史新高,短暂突破12万美元,不仅引发大量空头清算,也带动整体加密货币市场上扬。市场分析师普遍看好其后续涨势,预期可能挑战更高价位。
即将到来的美国「加密周」将审议多项加密货币相关法案,包括稳定币监管和加密货币分类,有望为产业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这被视为比特币此波涨势的重要催化剂,吸引更多投资者目光。
比特币突破新高,市场情绪乐观
比特币(BTC)在近期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突破12万美元的纪录。这波涨势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空头清算,也让市场对其未来表现充满期待。许多分析师认为,比特币有望复制其长达七周的「价格发现上涨趋势」,甚至挑战135,000至140,000美元的区间。
「空头清算」:指在金融市场中,当投资者预期某项资产(例如比特币)价格会下跌,因此借入并卖出该资产(称为「做空」或「放空」)。如果资产价格不跌反升,这些做空的投资者就会面临亏损。
当价格持续上涨,达到某个程度时,这些做空者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会被迫买回他们之前卖出的资产来平仓。这种被迫买回的行为,反而会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形成一种连锁反应,导致更多做空者被迫平仓,这就是所谓的「空头清算」。
这波涨势的背后,除了持续的机构资金流入,美国即将到来的「加密周」更被视为关键催化剂。这项立法有望为加密产业提供长期以来所缺乏的监管框架,进一步推动加密资产的主流采用。
美国「加密周」:监管框架成形,引领市场热潮
台湾时间7月15日起,美国众议院将针对一系列加密货币法案进行辩论和投票,这些法案将为数位资产产业建立期待已久的监管框架。
这一系列立法行动被市场称为「加密周」,普遍预期将为产业带来正向发展,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主要法案包括:
《GENIUS法案》(Genius Act): 为稳定币制定联邦监管规则
被大家称为「天才法案」的《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由流动资产(如美元或短期美国国库券)百分百储备支持,并要求发行方每月公开储备构成。
此举主要是希望可以提升稳定币的合法性,使其更容易被银行、零售商和消费者接受,用于资金转移。目前这项法案已获得两党支持,预计将在众议院通过后,由总统川普签署成为法律。
《CLARITY 法案》(Clarity Act): 建立更全面的加密货币监管制度
这项法案将建立更全面的加密货币监管制度,并扩大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数位资产产业的监督权。
长期以来,加密货币究竟应被归类为「商品」还是「证券」,一直是加密货币产业与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之间争论不休的核心问题。这个分类上的不确定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法律模糊地带,更让许多加密公司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耗费数年时间深陷冗长的诉讼泥沼,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就是瑞波公司(Ripple)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之间的诉讼。
若这项法案通过并签署成法律,将明确界定何种加密货币属于证券或商品,并厘清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该领域的管辖权。
《CBDC反监控国家法案》(Anti-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阻止联准会发行央行数位货币(CBDC)
这项法案认为,政府控制的CBDC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金融监控,并被用来控制、监督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活动或个人。
市场展望与潜在风险
比特币的强劲涨势也带动了整个加密市场的普遍上涨,以太币(ETH)、XRP和Solana等主要代币也随之走高,使得加密货币总市值增加至约3.67兆美元。投资者正积极布局,期待「加密周」带来的额外关注和资金。
市场分析师正密切关注几个关键价位。资深交易员Daan Crypto Trades指出,115,500至116,500美元以及12万美元以上是值得注意的流动性区域。他认为,一旦比特币站稳12万美元,将开启通往135,000至14万美元的通道;若遇阻,则可能回测114,000至115,000美元的支撑。
另一位交易员BitBull则对比特币的短期前景保持乐观,他表示此波涨势是自2024年11月以来最强劲的周线突破,上次类似突破曾带来50%的涨幅。
除了技术面分析,多项看涨因素也为比特币注入信心,包括创纪录的机构资金流入,以及即将到来的美国「加密周」和关于联准会主席鲍威尔辞职的传闻。
然而,一些分析师也对当前市场的过热情绪提出警告。
花旗银行全球宏观、资产配置和新兴市场策略主管德克.威勒(Dirk Willer)指出,虽然监管环境改善支持了价格上涨,但将加密资产比作「数位黄金」可能为时尚早。
线上经纪商eToro的加密货币分析师赛门.彼得(Simon Peters)也提醒,尽管目前对比特币保持乐观是合理的,但价格下跌或短期回调的风险仍然存在。
加密货币市场如今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随着美国监管框架的逐步成形,有望为产业带来更明确的发展路径和更广泛的采用。然而,投资者仍需谨慎评估风险,并密切关注未来政策动向及其对市场的实质影响。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zixun/33334.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