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升温,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与伊朗威胁关闭荷莫兹海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原油供应受阻的担忧推升通膨预期,资金转向美元、公债等避险资产。
发生什么事?
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以及伊朗可能关闭荷莫兹海峡的威胁,是引发这次市场动荡的导火线。荷莫兹海峡是全球四分之一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一旦关闭将导致油价飙升,进而推高运输成本和物价,引发通膨加剧。这会让各国央行面临更大的货币紧缩压力,并导致资金从风险资产流向美元和美国公债等避险资产,对全球经济造成下行压力。
尽管比特币常被视为「数位黄金」,但在这次危机中它却与风险资产同步下跌,甚至一度跌破10万美元。这是因为比特币目前仍被市场视为高波动的风险资产,其历史较短,不像黄金和美元具有深厚的避险信任基础。此外,高杠杆交易的清算也加剧了跌幅。不过,比特币在跌破10万美元后迅速反弹,可能反映了市场的逢低买入需求,以及对最初恐慌情绪的修正,但宏观不确定性仍未完全消除。
中东危机冲击全球市场:比特币跌宕起伏
近期的中东局势升温,特别是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以及伊朗议会审议关闭荷莫兹海峡的提案,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剧烈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密货币市场也未能幸免,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大关,其他主要加密货币如以太坊和XRP也出现显著跌幅。
消息一出,比特币很快便跌破10万美元的心理关口,以太坊也跌破2,200美元,XRP跌破2美元。短期内,如果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加密货币市场可能面临持续压力,比特币甚至可能进一步下探9.5万美元。
虽然因伊朗地缘政治紧张导致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但在文章发稿前,比特币已迅速反弹并重新站稳101,260美元。
伊朗局势升温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以及伊朗议会对关闭荷莫兹海峡提案的审议,引发了市场对能源供应中断的担忧。荷莫兹海峡是全球约25%石油运输的关键要道,一旦关闭,全球能源供应将立即吃紧,导致油价飙升。
当油价飙升后,很可能出现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包括:
通膨加剧:
油价上涨直接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高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尤其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交通费用。这不仅影响民众的实质购买力,也可能引发通膨预期,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压力。
经济压力:
高昂的能源成本将传导至消费者和企业,导致燃料费、运输和生产成本增加,对整体经济造成压力。
航空、海运、陆运等运输业首当其冲,燃油成本通常占其总成本的30%至40%,油价上涨对其营运支出影响最为显著。
石化业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作为原料,油价与原料成本直接挂钩。当油价飙升时,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但下游产品的价格往往因市场竞争和需求滞后而无法同步反映,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另外,制造业(如纺织业、钢铁业)这些产业的原料和能源消耗与石化产品或燃油紧密相关,油价上涨将直接提高生产成本。由于成本转嫁能力有限,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会受到影响。
资金流向避险资产:
在这种不确定性下,投资者通常会将资金从风险资产撤出,转而流向相对安全的避险资产,例如美元和美国公债。
为何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比特币下跌?
尽管比特币常被部分人称为「数位黄金」,并被期望在动荡时期发挥避险作用,但在这次伊朗危机中,比特币的表现却与传统风险资产同步下跌,这是为什么?
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资产,其市场定位仍在演变中。尽管它具备去中心化、供应有限等「数位黄金」的特质,但目前多数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在面对突发性的地缘政治冲突时,仍倾向将比特币归类为风险资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
主要原因在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远高于黄金、美元、美债等传统避险资产。当市场恐慌时,投资者寻求的是稳定和确定性,而非潜在的高回报,因此会抛售高波动性资产以降低风险。
另外,黄金和美元作为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避险工具,拥有深厚的历史信任基础。而比特币的历史相对较短,其在大型系统性风险面前的表现尚未经过足够的时间考验,因此在极端情况下,资金仍会流向这些经过验证的传统避险资产。
虽然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增加,但比特币市场仍有大量散户和短线投机者,他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采取「先卖出、再观望」的策略,导致流动性迅速收缩,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
荷莫兹海峡作为全球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若关闭将导致油价飙升,进而引发全球性通膨。通膨加剧会迫使各国央行维持或什至收紧货币政策,例如联准会可能延迟降息或考虑进一步升息。这会推高真实收益率(Real Yields),而更高的真实收益率会增加持有非收益性资产(如比特币)的机会成本,对比特币价格造成压力。
比特币此次的迅速反弹,可能暗示着市场在消化了地缘政治的初步冲击后,开始寻找新的平衡点。然而,投资者仍需谨慎看待,因为宏观不确定性并未完全消除。在地缘政治局势明朗化和能源市场恢复稳定之前,比特币和整个数位资产市场预计将持续承受压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hangqing/32951.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