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证券型代币(STO)


所谓的证券型代币(STO)多为噱头或骗局,剩下的就是无知

慎防证券型代币(STO)

STO并不是通过提出更完善的监管方法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而是借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缺口绕过有关法例,令中小型投资者,甚或是一般散户都能够参与交易。

说到最近一年加密货币的热门题目,去中心化金融和证券型代币(STO)必定榜上有名。今天就和大家谈谈什么是证券型代币,以及为什么笔者对这个概念的评价极度负面。

任何一种技术创新都不能脱离本质,那就是提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解决方法。笔者已经多次提到,区块链是为抗审查和价值转移而生的。具体来说,可以让互不信任的机构在找不到可信任第三方的前提下合作,又或是能够降低价值转移的成本,令交易变得更快更安全。

乍看之下,这不就是专门为证券行业而设的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所谓的证券型代币到底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这些公司都宣称通过资产证券化(Securitization),把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例如私人公司、股票、基金、房地产等,以发行证券方式出售融资,降低投资者的入场门槛;另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及智能合约技术来处理股权、投票权等权益问题。

流动性问题源于监管和需求

通过证券化来降低投资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只要各位读者稍为接触过资本市场,不管是在中美,你都能够找到大量证券化的身影。资产抵押证券(ABS),RITEs,以至于当年引发金融海啸的按揭抵押证券(MBS)通通都是证券化的产物。然而,即使是在现行监管下发行的证券化投资产品,依然是陷阱处处,违约时有发生。而STO并不是通过提出更完善的监管方法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而是借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缺口绕过有关法例,令中小型投资者,甚或是一般散户都能够参与交易,已期望创造更大的需求来增加市场流动性。这一点只会有两个可能,若非就是监管当局以新法例堵塞流动,就是涌现大量打包后的垃圾资产。

智能合约技术不智能,亦非合约,无益于保障投资者

至于这些公司提出以智能合约解决股权投票权的问题,更显示出对区块链技术的无知。笔者已经多次详细解释有关智能合约的应用和局限,详情请参看《智能合约不智能》。简单来说,智能合约并不能处理区块链以外的行为,而实体资产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区块链以外发生的。其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能够说明当中的荒谬:假若有一位投资者购买了证券型代币,在法院颁令冻结其资产时,智能合约担当了什么角色呢?如果发行方可以执行法院的命令,这意味着发行方有着绝对控制权,哪么智能合约又如何保障投资者?如果发行方不能执行相关命令,哪又怎可能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呢?把智能合约等同于合约,其荒谬程度无异于把巧克力金币当成黄金,只会为识者所笑。

区块链不可篡改理解错误

区块链的确是不可篡改,能够做到防伪的效果。然而,所谓的防伪是价值防伪而不是资料防伪,有关的观点已于《区块链的三大特点:去中心化,不可窜改,保护隐私》中详细论述。不可删改的是链上数据。在STO的世界,区块链能保证真确的只有代币的转账纪录和代币总数,这两个数据对投资者到底能够作出什么保障呢?投资人最关心的是背后资产的数据,到底收入是否真确,到底资产价值是否正确反映,到底帐目有没有做假等等。很可惜,这些都不是区块链能够处理的。一句以区块链处理权益问题要不是全心欺骗,就是对这种技术根本不了解。
 
事实上,我们日常接触的证券市场早已高度信息化,区块链能够担当的角色充其量只是系统升级,而不是一种范式转移,一般的投资者绝对不应该接触任何STO 相关的产品,它并不会创造任何新的投资价值。作为专业或机构投资者,也不应该被一些区块链术语所迷惑,区块链所带来的好处只有绕过监管所节省的成本,没有其他。而要投资相关的公司,其核心竞争优势也必须是相关的区块链技术。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STO公司,应该要敬而远之。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ico/6507.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