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行联手发行G7稳定币!传统金融积极上链将重洗市场版图?

七大银行领衔推动G7 法币稳定币计划,力拼合规、可审计链上支付资产,将与加密原生稳定币正面交锋,重塑市场竞局。

七大行领衔组联盟,锁定G7通货发行1:1储备稳定币

由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花旗(Citi)、高盛(Goldman Sachs)、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瑞银(UBS)、巴克莱银行(Barclays)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等七大国际银行领衔,携手桑坦德银行(Banco Santander)、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多伦多道明银行(TD Bank)等机构,共同启动一项跨境稳定币计划,目标在公有链上发行以G7通货为锚定资产、采1:1储备金机制的数位货币。

联盟强调,整体设计将确保完全遵循各地监管与风险控管规范,并聚焦于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与跨境清算效率的提升。虽然尚未公布技术栈与上线时程,但多家成员已与监理机关保持密切沟通,后续将视试点结果与规范进度对外说明。

此一联盟被视为传统金融系统对链上资产最具规模的集体进军。在总统川普回任后的亲加密政策推动下,包含衍生性金融商品保证金可接受稳定币在内的监管进展,为大型银行测试「合规可监管」的链上支付资产提供了政策空间。参与银行表示,此举不仅为机构客户提供更稳定的链上结算资产,也可望促进市场竞争、降低跨境支付摩擦成本。

监管清晰度提升,公链路线与储备透明成关键

根据法国巴黎银行发行的联合声明指出,拟发行之稳定币将以美元、欧元、日圆与英镑等G7货币为主,并以「公开透明的储备与审计」作为核心承诺。

由于代币将发行于公有链,如何在合规前提下满足可监管钱包、黑名单处理、冻结与赎回流程,以及跨法域的KYC/AML要求,成为技术与治理的重要环节。对大型银行而言,把链上结算与既有总帐、资讯网络与资金池管理整合,也关乎隔夜融资与资金部位的及时性。

在美国,《GENIUS法案》为支付型稳定币建立联邦架构,并逐步细化发行者的储备要求与资讯揭露。银行派强调,若能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背书、结合约业清算规则与穿透式储备揭露,将有机会在零售支付、B2B应收应付与跨境贸易结算上,形成与加密原生稳定币平行的「机构级链上美元、欧元」通道。

市场版图重洗牌,与加密原生发行者正面交锋

根据DefiLlama数据显示,目前稳定币总市值已攀升至约3000亿级别,其中Tether长期居于领先,市占约1790亿;美元稳定币整体供给约2900亿并持续走高。


稳定币总市值已攀升至约3000亿级别。图/ DefiLlama

银行联盟的进场,将直接挑战Tether与Circle等加密原生发行者的主导地位,提供「可验证储备、可被监理、可嵌入银行基础设施」的替代选择。市场也早现端倪:欧洲已有包含ING、UniCredit在内的九家银行宣示推动欧元稳定币;法国Société Générale年内率先发行美元挂钩代币;美国州级层面则由怀俄明与北达科他相继试水州发稳定币。

竞争将不仅限于「谁先上线」,而在「谁能把链上结算接到现有金融管线」。银行若能把稳定币纳入托管、资金池、商户清算与票据系统,配合可预测的合规操作与周期性审计,将对机构资金更具吸引力;相对地,加密原生稳定币则凭借多链覆盖、开放式开发者生态与更快的产品迭代,持续稳固零售与新兴市场的占有率。两套体系极可能在不同客群与场景中并行。

潜在影响与下一步:跨境结算、流动性与多通货网络

若计画落地,最直接的变化将出现在跨境结算与流动性管理。以机构级、可审计的G7稳定币作为「链上现金」,可望缩短国际电汇时间、降低代理行费用,并让企业以智能合约自动化对帐与付款条件;对造市商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多通货稳定币网络也有利于外汇对冲与24 小时资金调度。

不过,关键变数仍在治理与技术细节,包括选用何种公链、是否支援多链互操作、清算最终性如何界定、以及极端情况下的赎回与风控机制。目前,联盟尚未释出时间表,显示其优先顺序在于监管沟通与试点验证。可以确定的是,当七大银行把G7法币「搬上链」,传统金融与加密原生体系之间的边界,将被重新划定。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Stablecoin/34940.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