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飙创新高,但没人用比特币付款


Bitcoin 刚突破 124,000,美元走软、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将在九月降息。白宫对加密态度转暖,政策调整让 401(k) 可配置数字资产,并推出稳定币新框架。IPO 管道也开始回温。然而,尽管动能十足,收银台依然老派。消费者没用 bitcoin 买咖啡;商家也没用 sats 标价。加密界最值钱的资产从未如此昂贵——同时看起来也从未如此不像货币。

价格创高,支付意愿降至谷底

先看价格与政策的合力。美元走弱与市场对 9 月 17 日降息的预期推高了各类风险资产的胃口。监管顺风——总统行政命令允许退休账户接纳加密、稳定币法规标准化准备金与审计、以及更友善的 SEC 态度——吸引机构进场 Bitcoin。退休金与独立理财顾问现可更容易取得现货敞口。交易所运营商与稳定币发行方争相上架。COIN、MSTR 与新一批加密 IPO 都搭上这波行情。

但在交易现场,人流稀薄。加密支付处理商反映,商家接受加密货币的增长偏向稳定币,而非 BTC。即便价格飙升,bitcoin 在商务交易中的比重仍持平或下降。就算商家接受 bitcoin,多数款项会在瞬间换成法币,咖啡出手前比特币已被转成美元。

手续费与支付通路说明了同一个现象。Visa 与 Mastercard 正试行数字资产结算,但看起来像支付行为的活动主要是以美元挂钩的代币为主。PYPL、Stripe 与 Coinbase Commerce 在链上结账时,越来越多路径通过 USDC 等稳定币结算。Bitcoin 的 Lightning Network 有忠实的开发者社群与少数大型整合,包括部分交易所与钱包,但尚未成为主流零售的支付通路。用户体验比以前好一些;但仍不比刷卡来得简单。

波动、税负与 HODL 困境

商家偏好确定性,消费者偏好上涨。这就是僵局。Bitcoin 的飙升把它定位为投资组合资产,而非消费工具。每一杯用 BTC 买的咖啡——在心理上、而且常常在税务上——等同于以宏观交易中的股票买下一杯咖啡。当资产一周飙升十个百分点,花掉它的机会成本显而易见。这不只是文化问题;更是数学问题。

税制加固了这种行为。在美国,bitcoin 就税务而言仍被视为财产。花掉它就会触发课税事件。结果是在结账时产生摩擦,事后又造成后台作业的麻烦。没有广泛的小额免税豁免来缓解小额交易。支付应用已开发工具追踪成本基础并处理大量交易,但对一杯拿铁来说,这是过度的负担。消费者自然而然回到美元。他们会继续把美元当默认,直到税制与波动性被抑制或变得看不见为止。

同时,供给端越来越少流入市场。以 Bitcoin 为库存的公司与纯粹长期持有的 ETF 大量吸币并停放。上市公司与基金以持有为目的,而非消费。MSTR 的策略已成为跟进者的范本。ETF 资金流进一步制度化了这一做法。这一群体买得越多,流通量越少,市场越紧缩,价格越高——不花掉它的诱因也越强。

Lightning 本应通过链下快速低廉的支付打破这个循环。这确实是一项真正的创新。但采用取决于商家、收单机构与钱包是否能构建可靠、简单、防诈的规模化体验。大众零售市场还没出现这种情况。即便 Tesla 在早一轮也尝试过直接接受 bitcoin 付款,最后仍撤回。这个网络为现金最终性而建;全球零售堆栈则以退款、争议与会员制为基础。要桥接这些差距很难。

稳定币悄然成为支付通路

稳定币在做那些 bitcoin 无法做的零售工作。美元代币把加密的速度与法币的计价单位结合起来。对于比较成本、拒付风险与对账的 CFO 而言,这很重要。对以美元思考的消费者也同样重要。随着联邦框架现在对准备金与赎回订出规范,最大发行方面临更清楚的审计、披露与托管规则。这解锁了与卡网与全球网关的合作关系。

基础设施正在就位。Visa 已与收单方试行稳定币结算;更多容量即将到位。Stripe 与 PYPL 已推出稳定币付款与结账功能。当市场为了节省外汇与电汇费用而扩展跨境使用场景时,规模效应正在形成。在这个架构下,bitcoin 成为旁边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波动、稀缺,是对货币稀释的对冲;稳定币则是支付引擎的润滑油。

商家做同样的算术。如果稳定币或优化过的卡路径能省下几个基点而不带来新的运营风险,他们会去测试。如果需要训练员工、重写退款政策、处理资本利得,并在收银台解释失败交易,他们就不会。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对加密友善的零售商,往往依赖自动转换的中介。商家看到的是美元;营销团队则可以挂上“我们接受 bitcoin”的标语。现金抽屉仍然显示 USD。

政策也强化了这种分工。开放退休账户接受加密导向的是累积而非流通。SEC 对现货 ETF 的较友善态度与参议院的稳定币框架各自解决不同问题:投资者接触与支付清晰度。两者都不会强迫 bitcoin 进入日常商务。它们巩固了 bitcoin 作为宏观资产的角色,同时专业化了真正移动资金的通路。

什么会让 bitcoin 成为收银货币

有三件事会迅速改变计算方式。第一,税制。为小额交易设置明确的小额免税豁免可以移除结构性障碍。第二,波动管理。如果收单方与处理商能提供自动、低成本的对冲——在授权时锁定美元价值,同时以 bitcoin 结算——商家就有理由尝试。第三,优越的用户体验。钱包必须让花 bitcoin 跟轻触卡片一样不用动脑,并具备可靠的错误处理、即时收据与客户支持。不要会失败的 QR Code;不要莫名其妙的频道错误。要有真实世界的保障。

这些要素并非不可能。只是目前的诱因结构之外。开发者喜欢打造货币;商家喜欢节省时间。处理商喜欢可预测的利润率;监管者喜欢可追踪性。到目前为止,稳定币在大多数这些方面上交出成绩,并额外带来美元计价的优势。Bitcoin 则在另一套维度上表现:抗审查、数字稀缺、持有人最终性。两者在咖啡店里的重叠非常有限。

下一轮考验是宏观面

如果美联储降息且美元走弱,bitcoin 将拥有明确的宏观通道。随着更多退休计划与企业配置,机构采用将进一步深化。加密基础设施的 IPO 窗口也会扩大,为生态系统提供更多建设资本。这些对价格与品牌都有利,但未必会成为咖啡付款的催化剂。

突如其来的避险情绪也未必有利。在压力情况下,波动攀升,使 bitcoin 作为计价单位的吸引力下降。稳定币设计上会维持锚定,赢得更多商务份额。当新的支付执照、银行合作与合规 API 上线后,稳定币通路会看起来越来越像主流金融科技——拥有无需教育即可使用的钱包与结账流程。那将是消费者使用加密的主要场景。

这个悖论不是错误,而是市场的分工在发挥作用。Bitcoin 正在赢得投资人、以及日益增加的企业财务部门作为准储备资产的地位。稳定币则在支付,尤其是跨境支付上,赢得实用性。卡网与金融科技正围绕这种劳动分工调整。除非政策或产品设计改变诱因,否则咖啡依然会以美元结账——即便这些美元现在可能以代币形式流转、并在链上结算。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wwsww.cn/btbzixun/33805.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